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后房型人工晶体位置的超声生物显微镜临床观察
【6h】

不同后房型人工晶体位置的超声生物显微镜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资料和方法

2.1临床资料

2.2手术步骤

2.3主要仪器

2.4检查方法

2.5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结果

3.1视力

3.2偏心量

3.3倾斜度

3.4前房深度

3.5人工晶体位置

3.6皮质残留

3.7眼压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超生生物显微镜及其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nic biomicroscope,UBM)观察两种不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PC-IOL)术后不同时期在眼内的偏心量、倾斜度、前房深度、人工晶体袢的确切位置和人工晶体袢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价这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 方法: 本研究选择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在湘雅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连续环形撕囊、6mm大小、居中)植入的44例(4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21例(21只眼)患者,囊袋内植入三片式折叠人工晶体;第2组23例(24只眼)患者,囊袋内植入一片式折叠人工晶体,术后1周、1月测量眼压、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在眼内的偏心量、倾斜度、前房深度、观察人工晶体袢的确切位置和人工晶体袢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结果: 1.术后各组1周与1月的偏心量、倾斜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比较两组的偏心量、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比较两组的偏心量、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各组1周与1月的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后1周时发现1例眼压高于21 mmHg,为囊袋内植入,术后1月时两组各有1例眼压高于21mmHg,为人工晶体不对称患者。 4:术后1周发现少量皮质残留1眼(2%),术后1月时无明显变化。 结论: 1.一片式折叠人工晶体较三片式折叠人工晶体在眼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2.UBM能对人工晶体袢的位置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进行很好的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