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重构及其运作机理分析
【6h】

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重构及其运作机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突破性创新理论综述

1.3.2 项目管理理论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突破性创新管理的特性分析

2.1 突破性创新的特点分析

2.1.1 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的比较

2.1.2 突破性创新的特点

2.2 突破性创新对传统创新管理的挑战

2.2.1 突破性创新对组织的不同要求

2.2.2 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的困境与管理难点

2.3 传统组织项目管理模式的不足

第三章 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重构

3.1 项目负责人制的引入

3.1.1 项目负责人制的定义

3.1.2 项目负责人制的内涵和外延

3.1.3 项目负责人制同项目经理负责制、课题制的区别

3.1.4 项目负责人制管理突破性创新的理论可行性

3.2 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提出

3.2.1 二元化组织模式

3.2.2 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型

3.2.3 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型的优势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运作机理分析

4.1 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内在运作机理

4.1.1 突破性创新项目运行机制

4.1.2 项目的团队式管理机制

4.1.3 权力分配机制

4.1.4 突破性创新项目的激励机制

4.1.5 突破性创新项目的约束机制

4.1.6 风险测评和监督保障机制

4.2 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外在运作机理

4.2.1 国家保障机制

4.2.2 企业间技术合作机制

4.2.3 用户参与创新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夏普公司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案例分析

5.1 夏普公司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基本情况

5.2 夏普公司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特点及运作机理分析

5.2.1 特点分析

5.2.2 运作机理分析

5.3 夏普公司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绩效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前,企业的技术创新大都以渐进性技术创新为主。90年代以后,企业的技术创新由以渐进性创新为主转变为以突破性创新为主,大量的突破性技术以破竹之势涌入我们的社会。由于突破性创新具有淘汰已有技术的潜力,可以对产业内大公司的战略地位造成釜底抽薪之势,所以发达国家开始对突破性创新重视起来,各国的学者也纷纷加入到突破性创新的理论研究中。
  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突破性创新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接下来对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突破性创新的特点。由于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在特点上的巨大差异性,决定了从渐进性创新中总结出来的创新管理理论无法直接运用到突破性创新的管理中,突破性创新对传统创新管理提出了挑战,传统组织中的项目管理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的管理存在着局限性。
  其次,本文针对突破性创新的特点,补充和发展了项目经理负责制,将其称为项目负责人制,并进行了内涵和外延分析以及应用项目负责人制管理突破性创新的理论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项目负责人制引入到二元性组织模式的框架之下,建立了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型。通过其优势分析以及与传统组织下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较,认为该模型具有二元性的特征,解决了传统组织中项目管理模式一元性的不足。
  再次,本文分析了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运作机理,主要包括内在运作机理和外在运作机理。内在运作机理主要从突破性创新项目的运行机制、项目内部的团队式管理、权力分配、激励、约束、风险测评与监督保障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的;外在运作机理主要从国家宏观政策、企业间合作以及用户参与等三个方面来阐述。
  最后,通过对夏普公司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突破性创新管理模型及其运作机理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