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韶山银河旅游区两点一轴规划设计为例
【6h】

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以韶山银河旅游区两点一轴规划设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合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内容

1.3.3 研究的方法

1.4 核心概念辨析

1.4.1 红色文化

1.4.2 红色文化景观

1.4.3 灌区型水利风景区

1.5 研究技术路线

2.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现存的主要问题

2.1 景区景观缺乏特色,红色文化缺失

2.1.1 红色文化缺失

2.1.2 景观表达缺乏特色

2.1.3 景区景观建设同质化

2.2 忽视景区生态景观建设

2.3 红色旅游景观开发深度不够

2.3.1 商业娱乐重于文化体验

2.3.2 缺乏市场运作,投资主体单一

2.4 景区功能缺失,基础设施不完善

2.5 景区景点之间缺乏连贯性

2.6 本章小结

3.红色文化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

3.1 红色文化

3.1.1 红色文化资源

3.1.2 红色文化的价值

3.2 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特征

3.2.1 自然资源丰富

3.2.2 文化底蕴深厚

3.2.3 田园景观突出

3.3 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功能

3.3.1 美化环境,生态效益

3.3.2 休闲度假,观光旅游

3.3.3 寓教于乐,教育科普

3.3.4 推动经济,促进发展

3.4 红色文化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关系

3.4.1 红色文化对灌区型水利风景区意义

3.4.2 红色文化对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限定

3.4.3 灌区型水利风景区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3.5 本章小结

4.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探讨

4.1 相关理论研究

4.1.1 场所精神

4.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4.1.3 旅游景观学

4.1.4 认知心理学

4.2 相关案例研究

4.2.1 红旗渠

4.2.2 韩墩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4.3 基于红色文化的灌渠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策略

4.3.1 以“挖掘保护”为基础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

4.3.2 以“红色感知”为核心构思红色文化景观设计

4.3.3 以“生态建设”为前提实施景区自然景观保护

4.3.4 以“文化体验”为导向扩展景区规划设计内容

5.案例实践——韶山银河旅游区两点一轴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设计背景

5.1.2 项目简介

5.1.3 区位分析

5.1.4 上位规划分析

5.1.5 现状分析

5.1.6 游客量预测

5.2 设计总则

5.2.1 设计依据

5.2.2 设计目标

5.2.3 设计原则

5.2.4 设计策略

5.3 总体设计

5.3.1 总平面

5.3.2 景观结构

5.3.3 交通设计

5.3.4 服务设施布局

5.4 分区设计

5.4.1 分区索引

5.4.2 上段——三湘分流片区景观设计

5.4.3 中段——绿道设计

5.4.4 下段——银田片区景观设计

5.5 绿化设计

5.5.1 三湘分流片区

5.5.2 绿道

5.5.3 银田片区

5.6 专项设计

5.6.1 照明设计

5.6.2 景观标识设计

5.6.3 附属设施设计

5.6.4 构筑物改造意向

5.6 项目建设与运营

5.6.1 建设模式

5.6.2 运营模式

5.7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具有凝聚时代人心、激发大众情感、彰显时代精神的价值与功能。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建国初期艰难的条件下,人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完成了令人惊叹的灌区水利工程,红色文化在灌区工程修建过程中孕育、萌芽、生长、成熟。如何通过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展现红色文化这一特色主题,开展观光、休闲、度假及科学、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国内外相应的论述研究甚少。因此,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本文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灌区型水利风景区与红色文化的关系,分析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资源、景观特征,功能以及现有的发展模式,总结出了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案例分析提出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翻阅文献,研究国内外关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理论和发展现状;总结出了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中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了景区景观缺乏特色,红色文化缺失;忽略景区生态景观建设;红色旅游景观商业娱乐重于文化体验;景区功能缺失,基础设置不完善;以及景区景点之间缺乏连贯性的问题。
  (2)通过对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的实地调查,归纳出了灌区型水利风景区具有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景观特征突出的特征,以及美化环境,休闲度假,寓教于乐等功能。其次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得出红色文化具有推动经济、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价值,总结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最后探讨得出了红色文化为灌区型水利风景区提供设计素材,灌区型水利风景区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4)探讨了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景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以及分析了相关案例,提出了规划设计策略,即以“挖掘保护”为基础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以“红色感知”为核心构思红色文化规划设计;以“生态建设”为前提实施景区自然景观保护;以“文化体验”为导向扩展景区规划设计内容。
  (5)通过景观设计策略指导韶山灌区型水利风景区两点一轴规划设计,达到传承韶灌精神,重现时代风貌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关于基于红色文化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为后面类似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为弘扬我国的红色革命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具有重大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