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6h】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选题的依据

二、相关概念的厘定

三、研究现状的评述

四、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毛泽东重视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二)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科学的态度

二、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结合中的指导作用

(二)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三)发掘两者相通之处

第二章 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一、中国传统哲学及其特点

(一)传统哲学关于主体实践的思想

(二)传统哲学关于变易与和谐的思想

二、毛泽东、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

(一)从中国古代唯实思想到实事求是

(二)毛泽东对传统实事求是观的继承与发展

(三)邓小平对传统实事求是观的继承与发展

三、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庸观

(一)“中庸”的历史内涵

(二)毛泽东对传统中庸观的继承与发展

(三)邓小平对传统中庸观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章 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及其特点

(一)传统政治思想的地位与内容

(二)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二、毛泽东、邓小平的民本思想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

(二)毛泽东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邓小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毛泽东邓小平的尚贤思想

(一)中国传统尚贤思想的精华

(二)毛泽东对传统尚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邓小平对传统尚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四、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

(一)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历史渊源

(二)毛泽东的忧患意识

(三)邓小平的忧患意识

五、毛泽东邓小平的大同思想

(一)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源远流长

(二)毛泽东对传统大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邓小平对传统大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六、毛泽东邓小平的大一统思想

(一)中华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及发展

(二)毛泽东对传统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邓小平对传统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章 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一、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及其特点

(一)以农为本的农业思想

(二)均平和调的土地思想

二、毛泽东邓小平的重农思想

(一)中国传统重农思想的内涵

(二)毛泽东对传统重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邓小平对传统重农思想继承与发展

三、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一)传统义利观的演变

(二)毛泽东对传统义利观的继承与发展

(三)邓小平对传统义利观的继承与发展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已浸染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其精华部分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任何一个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中国人,不可避免的要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吸吮着中国传统文化乳汁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他们的思想之根是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的。
   本文由前言、正文、结语等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是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为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第三章为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第四章为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第一部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重视学习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不断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作为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承者,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从邓小平的具体实践中,不仅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娴熟运用,而且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哲学在认识论方面重知行,重实践;在方法论方面则主要围绕对立统一范畴而展开的。这些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思想精华主要体现在注重主体实践与注重变易与和谐之关系这两大方面。“实事求是”的“求实”学风在我国历史悠久。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有着共同的理论来源、目标指向,都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但毛泽东是我党历史上最先发扬光大了这种实事求是学风,而邓小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观。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和邓小平都继承了中庸观这一方法论,毛泽东的中庸观有着很高的哲学思辩,而邓小平的中庸观更多体现在政治实践中,而且邓小平纠正了毛泽东晚年对中庸观的误用。
   第三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所有的思想都以其特有的方式与政治密切地纠葛在一起。政治成了全部社会问题的核心,甚至一切社会问题最终都被归结为政治问题。所以,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重心。政治思想的内涵包括对于政治哲学的思考、对于政治主体的认识、关于国家与法的设想、以及具体的政治方略和经验。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围绕着专制主义而展开的,包括君权至上的理论核心,臣辅政治的制约机制,民贵君轻的理性思维,反对专制的思想火花。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追求,高度哲理化的政治之道,以伦理为本位的政治规范,重视治术与策论的政治经验积累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倾向。
   “民本”主张是内圣外王的思想基础。毛泽东与邓小平都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改造和创新,而且邓小平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观发展到“使人民满意”。
   毛泽东、邓小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贤思想,并根据新的实践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人才思想。在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才思想中,有许多思想和中国古代优秀的尚贤思想是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的。
   忧患意识是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形成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毛泽东、邓小平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反映时代现实的忧患意识。
   中国传统大同思想源远流长,但都带有乌托邦式的空想色彩。毛泽东与邓小平超越了传统大同思想,不同点是二人实现大同思想的途径不同,而且晚年毛泽东陷入了空想。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凝聚力。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首倡的“大一统”思想,在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过程中,始终起到特殊作用。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常态,分裂只是异态。
   第四部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宏富广博,对毛泽东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深的,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以农为本的农业思想;其二,均平和调的土地思想。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业始终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重农思想一直是占支配地位的传统经济思想。从传统的“以农立国”观到毛泽东的“农业为基础”论,再到邓小平的“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的思想,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随着中国社会制度的变化和农业经济的演变不断发展、创新,不仅成为我国农业思想史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指导我们今天农业发展实践的重要思想基础。义利之辩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儒家倡导义利双修。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如何处理公利和私利的关系上是一致的,不同点是毛泽东晚年走向了重义轻利的极端,而邓小平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而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
   文章的结尾,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传统文化观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并且提出了研究两者传统文化观的对现实的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