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临床护士证据评鉴能力对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影响研究
【6h】

临床护士证据评鉴能力对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资料收集

2.5 资料处理

2.6资料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3.2研究变量得分情况

3.3 证据评鉴能力、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3.4 证据评鉴能力、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意愿、自我效能感与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相关性

3.5证据评鉴能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6证据评鉴能力对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影响分析

3.7 证据评鉴能力培训需求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证据评鉴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4.2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4.3临床护士证据评鉴能力对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影响分析

4.4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证据评鉴能力培训的需求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局限性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B:综述:国内外循证护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附录C: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证据评鉴能力的现状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明确证据评鉴能力对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影响;分析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证据评鉴能力培训的需求,以期对开发临床护士证据评鉴能力干预方案,本研究的开展亦将为提高国内护理循证实践的质量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抽取吉林省三家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为研究的调查对象,利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循证护理实践行为问卷(EBPQ)、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意愿问卷、证据评鉴能力培训需求问卷、循证护理证据评鉴能力评估工具等研究工具对712例临床护士进行资料收集。利用 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证据评鉴能力、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单因素分析,利用Pearson分析进行证据评鉴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循证护理行为意愿、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证据评鉴能力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分层回归分析证据评鉴能力、循证护理行为意愿、自我效能感对于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影响。
  结果:
  (1)调查对象的循证护理证据评鉴能力平均得分为(10.55±2.03),得分仅为满分(22分)的48.0%;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间临床护士的证据评鉴能力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科室间护士的证据评鉴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有无循证护理实践培训经历(t=43.353,P=0.000)以及有无循证护理实践经历(t=32.543,P=0.000)的临床护士间证据评鉴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2)循证护理实践行为均分的最小值为1.43,最大值7.00,平均为(4.22±0.91),平均得分为满分的60.3%。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职务,以及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科室间护士的循证护理实践行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过循证护理实践培训经历者显示高于没有培训经历者(t=25.138,P=0.000),有过循证护理实践经历者显示优于没有实践经历者(t=22.323,P=0.000)。
  (3)培训经历与实践经历的交互作用对证据评鉴能力具有负性影响(β=-6.510,P=0.000),而自我效能感得分对于证据评鉴能力具有正向影响(β=2.783,P=0.006),两变量可以共同解释临床护士证据评鉴能力的7.0%。
  (4)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β=8.013,P=0.000),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意愿(β=12.453,P=0.000),证据评鉴能力(β=6.823,P=0.000)对循证护理实践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5)对证据评鉴能力培训“需求”的三甲医院临床护士595例,占83.6%,需求程度为“极需求”者61例,占8.6%;培训需求的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证据评鉴能力对培训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OR=1.151,P=0.047)。
  (6)证据评鉴能力在培训时间上,各有三分之一的临床护士选择3-5天(占32.6%)、6-9天(占36.7%);培训地点方面,选择在院内培训的最多(占40.6%),其次是在本科室(占22.5%)和在全国内培训(占11.8%);培训方式方面,有449例希望以学习班或工作坊形式进行培训,不到一半(288例)的临床护士希望以网络形式进行培训;培训的需求内容方面,需求率最高的是对于“证据的生成”方面的需求(479例),排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位的分别是对“病例对照论文质量评价”(430例)、“证据的综合评价”(414例)、“描述性研究论文质量评价”(356例)、“证据等级”(342例)方面的培训。
  结论:
  (1)目前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证据评鉴能力以及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实践行为并不十分理想。
  (2)自我效能感、有无循证护理实践经历与培训经历交互作用是临床护士证据评鉴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3)证据评鉴能力和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意愿,对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影响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的重要相关因素。
  (4)临床护士对证据评鉴能力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需加强临床护士对随机对照研究质量评价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尝试开展基于网络的循证护理或证据评鉴能力培训,在培训地点方面可以在医院内分期开展证据评鉴能力的“扫盲式”培训,而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证据评鉴能力的“精英式”培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