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6h】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散思维概述

2.1发散思维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2.2学前儿童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对发散思维能力的影响

3.1绘画教学对学前儿童发散思维能力的影响

3.2 手工制作对学前儿童发散思维能力的影响

3.3 艺术欣赏对学前儿童发散思维能力的影响

第四章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4..1创设开发的教学环境

4.1.1美术活动空间的开放

4.1.2 美术活动材料的开放

4.1.3美术教学思想上的开放

4.1.4 美术问题指导上的开放

4.2开展趣味性的艺术探索

4.3倡导多元性的艺术反思

4.4关注内心成长的欣赏

4.4.1用稚气的眼光看待

4.4.2用想象的思维倾听

4.4.3用赏识的目光观赏

4.4.4用疑惑的意味指导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对于21世纪的学前儿童来说,具体的事实和记忆性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未来社会生存的需要。新型的社会要求儿童具备灵活的思考、深入探索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模式决定着儿童在未来社会将有怎样的生存状态,思维的发展决定着儿童运用知识,相互合作,探索周围世界,扩展新世界的能力。而美术活动满足了儿童如何思考,如何把思想转化为现实的要求,为思维的发展架起了一座桥梁。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儿童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趣味性的活动能够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迹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美术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通过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材料,指导儿童进行探索性学习,提升儿童思维的发散性,成为儿童发散思维发展的支持性场所。
  本研究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指导、教学环境创设对学前儿童发散思维的影响,尝试在学前儿童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创设开放性的环境、开展趣味性的艺术探索、倡导多元性的艺术反思、关注内心成长的欣赏等途径培养儿童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要在新课题、新内容、新方法的指引下,培养儿童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感受、不断地去寻求创造性的思维习惯,让一种良好的思维模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思维模式运用于创新、发展、与人合作的领域,重视美术教育的价值与重视学前儿童自身的价值并驾齐驱。教师通过指导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自己的创意,弥补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美术教师,要以促进学前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开展发散性思维的艺术活动,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儿童成为终生的问题解决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