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架出口匝道与地面衔接处的交通组织仿真研究
【6h】

高架出口匝道与地面衔接处的交通组织仿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高架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区域现存问题及对策

2.1 高架道路出口交通特性分析

2.2 交织区内车辆交通特性分析

2.3 高架出口匝道与地面衔接处存在的问题

2.4 衔接处的两种衔接方式

2.5 本章小结

3.1 调查的目的

3.2 采集的具体数据

3.3 调查内容及调查数据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模型的标定检验及应用

4.1 仿真概述

4.2 微观仿真模型

4.3 VISSIM仿真软件介绍

4.4 VISSIM作为本文仿真研究手段的原因及注意点

4.5 模型标定

4.6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4.7 出口匝道疏散能力的计算

4.8 工程措施边界条件界定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架出口道路的仿真优化实例分析

5.1 不同交织区长度的车辆运行

5.2 路口信号灯配时对路口的影响

5.3 不同转向比例下交织区的车辆运行

5.4 对选定路口的交通优化

5.5 本章小结

6.1 论文研究成果

6.2 研究的不足和完善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高架交通是缓解当今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高架出口是引导高架行驶车辆进入地面道路行驶的关键环节,高架出口匝道与地面衔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高架的承载能力。由于当初设计的不合理和与现实交通状况的脱节,现在我国高架道路出口匝道与地面衔接区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交通高峰期间车辆在高架出口匝道处会产生排队,无法快速离开高架道路的情况,这大大减弱了高架道路快速交通的能力。
  因此,衔接区的交通组织非常重要,但由于我国对衔接区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缺少相关的历史研究数据,我国对于衔接区的研究还相对薄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专门用于交通研究的仿真软件,使用软件对交通运行进行仿真研究,一方面可以弥补历史数据的欠缺,另一方面可以对具体交通因素进行专项研究。本论文以软件仿真的手段对衔接段的交通运行进行研究,从而获取相关运行的数据并得出研究结论。
  第一步,论文对衔接区的交通特性进行研究,论述和分析衔接区交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当今使用的组织方式,再对有交织和无交织衔接形式各自的特性和优缺点进行研究,提出其适用条件。
  第二步,论文确定以青洋高架东方西路出口为研究对象,并选择VISSIM软件进行对路口建立模型,通过实地数据采集,对模型进行详细的参数标定,并检验其有效性,使该仿真模型能够尽可能反映实际交通运行情况。通过对匝道出口的疏散能力进行研究,提出需要实施工程措施的边界条件。
  第三步,对模型选取特定因素进行研究,从交织区长度、路口信号灯配时、转向比三个方面对衔接区的交通运行进行仿真实验,获取结论,并将获得的结论运用到路口的交通优化中,以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