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鼠源红细胞装载阿霉素与磁性纳米颗粒用于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
【6h】

鼠源红细胞装载阿霉素与磁性纳米颗粒用于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红细胞载药的研究现状

1.2.1 红细胞的特点和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

1.2.2 载体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1.2.3 红细胞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1.3 磁性纳米颗粒

1.3.1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

1.3.2 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4 阿霉素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细胞装载磁性纳米颗粒的优化实验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动物

3.1.3 实验仪器

3.1.4 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红细胞的收集与保存

3.2.2 低渗稀释-等渗重封法的优化实验

3.2.3 磁化红细胞的表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最优制备条件

3.3.2 最优条件制备的磁化红细胞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磁化载药红细胞的制备与稳定性实验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动物

4.1.3 实验仪器

4.1.4 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SDS-PEGA蛋白电泳实验过程

4.2.2 氯仿萃取载药红细胞中的阿霉素

4.2.3 红细胞表面修饰多巴胺

4.2.4 红细胞表面修饰血清白蛋白

4.2.5 红细胞的收集与保存

4.2.6 阿霉素浓度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磁化载药红细胞的表征与稳定性

4.3.2 多巴胺修饰的磁化载药红细胞的表征与稳定性

4.3.3 血清白蛋白修饰的磁化载药红细胞的表征与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磁化载药红细胞的动物实验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4T1细胞复苏和细胞培养

5.1.2 核固红-普鲁士蓝染色(石蜡切片染色)

5.1.3 动物实验

5.3 实验结果

5.3.1 载体红细胞的磁靶向结果

5.3.2 载体红细胞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会议

展开▼

摘要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健康的疾病,仅国内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数就有数百万人,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肿瘤患者的死亡人数超过总死亡人数的60%。传统的化疗手段是最常用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但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化疗药物多是有细胞毒性的药物,传统给药途径不具备靶向性和特异性,为了获得有效的治疗浓度需要给予大剂量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系统性毒性反应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构建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靶向给药系统能够减少给药量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有着不容置疑的研究意义。
  与其他人工合成材料为基础的载药系统相比,以生物细胞为基础的载药系统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有相关研究将各种功能不同的细胞用于构建载药系统,例如红细胞、干细胞、巨噬细胞;其中,红细胞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成为研究热点。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结构简单,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将多种药物包埋入红细胞或者连接到细胞膜外。载药红细胞在生物体内循环周期长,而且可以通过结合其他手段实现药物的控释缓释,有望应用于多种治疗平台。磁性纳米颗粒因其超顺磁性、超小尺寸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优势也被广泛用于载药、造影剂、磁热疗等。红细胞与磁性纳米颗粒相较其他药物载体有明显的优势,将其共同用于构建药物运输系统,能够便利地实现药物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减少毒副作用改善治疗效果。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健康的当下,传统化疗方法必然需要经历一系列变革才能继续发展,红细胞与磁性纳米颗粒构建的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采用低渗稀释-等渗重封的方法制备磁化载药红细胞,将磁性纳米颗粒与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同时装载于红细胞,并在细胞表面修饰血清白蛋白减少被免疫系统快速吞噬清除。载体红细胞回输后依赖其对外加磁场的磁响应实现靶向到实体瘤,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制备的用于靶向治疗肿瘤的磁化载药红细胞能够成功靶向到实体瘤,相对传统给药方式明显减少给药量的前提下发挥了更优异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首先对传统的低渗稀释法进行优化,低渗稀释溶液采用一般透析使用的磷酸盐溶液,对pH值、温度、孵育时间等环境条件进行调控以获得理想效果,随后的等渗重封可以恢复红细胞的状态减少低渗稀释法对红细胞的损伤。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显微镜、SEM、TEM等表征方法初步确定该操作的可行性。然后将磁性纳米颗粒与化疗药物阿霉素同时装载在载体红细胞,并在红细胞表面修饰血清白蛋白减少免疫反应延长载体循环的周期。载体红细胞磁响应快速,能在输液泵模拟的血流环境中受外磁场导向作用贴壁。稳定性实验结果也证明载体红细胞能够稳定存放,实验处理对红细胞造成的损伤不大。
  动物实验证明有部分载体红细胞能够在外磁场导向下聚集到实体瘤,两周内对肿瘤的抑制效果远胜给予游离阿霉素的对照组。载体红细胞能够在提高疗效的前提下降低化疗药物的用量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损伤,靶向给药也能降低给药量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改善治疗效果。载体红细胞的循环周期比游离药物长,在对照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的实验中后期,实验组的肿瘤生长依然相对缓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