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剂量氯胺酮减轻鞘内注射吗啡诱导小鼠急性瘙痒的作用及机制
【6h】

小剂量氯胺酮减轻鞘内注射吗啡诱导小鼠急性瘙痒的作用及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本论文专用术语(符号、变量、缩略词等)的注释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2、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3.1 鞘内注射吗啡后小鼠的搔抓行为

3.2 观察腹腔注射氯胺酮后吗啡引起搔抓反应的变化

3.3 观察氯胺酮预处理后小鼠搔抓反应的变化

3.4 腹腔注射氯胺酮对吗啡瘙痒模型小鼠脊髓中p-NR2B表达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瘙痒神经通路及与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鞘内注射吗啡诱导小鼠瘙痒的模型。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鞘内注射吗啡诱导小鼠急性瘙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
  1.吗啡诱导小鼠瘙痒模型的建立: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组)、低剂量吗啡组(M1组)、中剂量吗啡组(M2组)、高剂量吗啡组(M3组)、纳洛酮组(MN组),分别于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0.1 nmol吗啡、0.3nmol吗啡、1.0nmol吗啡,MN组于鞘内注射1.0nmol吗啡后肌肉注射纳洛酮3mg/kg,注射结束后迅速将小鼠放入透明观察笼中(22cm*22cm*25cm),观察小鼠的搔抓反应40分钟,绘制瘙痒行为学的时间曲线。
  2.出现搔抓反应后给予氯胺酮观察小鼠瘙痒行为学的变化:将小鼠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给药组(MK组)、阴性对照组(MS组),建立吗啡瘙痒模型,出现搔抓反应后5分钟后MK组、MS组腹腔注射氯胺酮5mg/kg或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的搔抓反应40分钟。
  3.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后观察小鼠瘙痒行为学的变化:将小鼠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给药组(KM组)、阴性对照组(SM组)、氯胺酮组(K组),前三组建立吗啡瘙痒模型,KM组、SM组于建立吗啡瘙痒模型前5分钟预先腹腔注射氯胺酮5mg/kg或生理盐水,K组只进行腹腔注射氯胺酮,观察小鼠的搔抓反应40分钟,选取M组、KM组、SM组的小鼠于5、10、40分钟后处死,提取脊髓腰膨大进行Western Blot检测p-NR2B表达水平。
  结果:
  1.鞘内注射吗啡后小鼠的搔抓行为:鞘内注射吗啡可引起C57/BL6小鼠在注射后2-3分钟出现明显的全身搔抓反应,5-10分钟达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搔抓部位为面部、颈部、躯干,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中剂量吗啡组和高剂量吗啡组小鼠在40分钟的总搔抓次数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和低剂量吗啡组(P<0.05),分别为24.50±4.99次和36.75±6.41次,且高剂量吗啡组小鼠40分钟内的搔抓次数明显多于中剂量吗啡组小鼠(P<0.05)。纳洛酮组小鼠搔抓次数显著减少(P<0.01)。
  2.出现搔抓反应后给予氯胺酮小鼠搔抓反应的变化:MK组和MS组小鼠在药物注射结束后第一个5分钟内搔抓次数均有下降,分别为3.38±1.19次和4.38±2.07次,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与M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然而第二、三个5分钟内,MK组小鼠搔抓次数持续下降,低于MS组小鼠的搔抓次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观察氯胺酮预处理后小鼠搔抓反应的变化:预先腹腔注射氯胺酮的小鼠(KM组)40分钟内搔抓次数为16.50±2.83次,与SM组、M组小鼠相比搔抓次数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组小鼠脊髓腰膨大水平p-NR2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组(P<0.01),且KM组小鼠在脊髓腰膨大区域p-NR2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组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C57/BL6小鼠鞘内注射吗啡可以引起全身性搔抓反应,并且呈剂量相关性,后肢搔抓次数是反应瘙痒程度的可靠指标。小剂量腹腔注射氯胺酮可以有效缓解鞘内注射吗啡引起的小鼠急性搔抓反应,预先给药可以产生稳定的抗瘙痒效果,NMDA受体亚基p-NR2B可能在其中起到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