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分析与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中病例均为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病例选择的排除标准为:使用抗凝剂、溶栓剂及对比剂禁忌证,包括活动性内脏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严重外伤、重症高血压、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心脏内可疑血栓。入选病例73例,按治疗途径不同分为3组。接受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称为大隐静脉置管组(21例);经足背浅静脉输液顺行溶栓的称为足背静脉组(27例);经患肢胭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称为胭静脉置管组(25例)。用药方式: (1)大隐静脉置管组:经患侧大隐静脉路径置管并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每日以微量泵匀速注射尿激酶250,000~750,000IU的生理盐水溶液50~200ml,30~120分钟注射完毕,然后以肝素生理盐水溶液(肝素总量500IU/日)静脉持续泵入维持管道通畅。 (2)足背静脉组: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给药,使用与大隐静脉置管组相同种类和剂量的溶栓剂;注射过程中于小腿中下1/3处间断束扎一止血皮条,促进溶栓剂向深静脉回流。(3)胭静脉置管组:经患侧胭静脉路径置管并保留导管溶栓治疗。使用与大隐静脉置管组相同种类和剂量的溶栓剂和抗凝剂。所有73例均于介入治疗期间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1次/12小时)和口服阿司匹林0.1g(1次/日)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每日检测凝血功能。 介入治疗期间出现下列情况时停止治疗:(1)患肢肿胀、疼痛消失,造影显示静脉内血栓已完全清除,血流恢复,管腔通畅;(2)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3)连续治疗3天后,患肢肿痛等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或造影显示静脉内血栓没有变化。 溶栓治疗后患肢静脉造影证实髂股静脉仍残余狭窄>30%者,可酌情行血管球裘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术。 对三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静脉通畅度、患肢消肿率改善程度、穿刺置管消耗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所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版本为13.0。本研究资料中的疗效比较数据为分类变量资料的选择x2检验(Chi-squaretest);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配对t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结果:73例经造影证实的左侧髂股静脉血栓57例(78.10%),右髂股静脉血栓16例(21.90%)。大隐静脉置管组21例中共计显效9例(42.86%),有效11例(52.38%),无效1例(4.76%),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达95.24%。足背静脉组27例中共计显效4例(14.82%),有效14例(51.85%),无效9例(33.33%),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达66.67%。胭静脉置管组25例中共计显效11例(44%),有效13例(52%),无效1例(4%),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达96%。大隐静脉置管溶栓与胭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疗效分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4.%vs 96%,P=0.549),大隐静脉置管溶栓与胭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效果相似。大隐静脉置管溶栓与足背静脉溶栓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疗效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4%vs 66.67%,P=0.039),大隐静脉置管溶栓优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 大隐静脉置管组消肿率为(86.64±20.00)%;足背静脉组和胭静脉置管组消肿率分别为(68.54±22.87)%和(85.69±14.62)%。三组治疗前后消肿率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之间有差异(F=7.214,P=0.001)。组间两两比较(LSD法):大隐静脉置管组与足背静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大隐静脉置管组疗效优于足背静脉溶栓组;大隐静脉置管组与胭静脉置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8),大隐静脉置管组疗效与胭静脉置管组相似。 通过造影分析,大隐静脉置管组静脉通畅改善度为(57.93±19.39)%,治疗前后通畅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静脉组和胭静脉置管组静脉通畅改善度分别为(42.74±22.32)%、(57.68±19.26)%。三组治疗前后静脉通畅改善度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4.594,P=0.013)。组间两两比较(LSD法):大隐静脉置管组与足背静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大隐静脉置管组疗效优于足背静脉置管组;大隐静脉置管组与胭静脉置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8),大隐静脉置管组疗效与胭静脉置管组相似。穿刺消耗时间:大隐静脉置管组穿刺消耗时间少于胭静脉置管组(P<0.05),大隐静脉置管穿刺难度低于胭静脉置管。置管期间大隐静脉置管组仅1例患者出现浅静脉炎症状;胭静脉置管组有9例出现炎症、血肿等并发症。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胭静脉置管(P<0.05)。 本研究组中溶栓治疗后行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24例,共植入支架26枚,17例支架植入于左髂静脉,7例位于右髂静脉。 植入下腔静脉滤过器的46例中1例为临时性下腔静脉滤过器AntheorTemproal Filter(ATF)、4例为OptEase(临时放置),留置体内5~10天,治疗结束后,在透视监视下取出滤器。另41例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过器,其中Greenfield Filter(GF)2例,Simon Nitinol Filter(SNF)12例,Trap Ease Filter(TEF)17例,Vena Tech-LGM Filter2例,Vena Tech-LP Filter2例,OptEase6例(永久放置未取出)。 本组7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血栓形成是可行、有效的方法。采用大隐静脉入路的主要优点有:方法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的疗效优于经足背静脉溶栓,与经胭静脉置管溶栓相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