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谐发展视野下的地方园区空间规划策略探讨
【6h】

和谐发展视野下的地方园区空间规划策略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表目录

图目录

绪论

研究的缘起

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意义

概念界定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及内容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地方园区的兴起与发展

1.1 园区模式的形成过程

1.1.1 园区在发达国家的发展

1.1.2 园区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1.3 园区模式的形成

1.1.4 园区模式的推广

1.2 地方园区的兴起

1.2.1 地方园区的产生

1.2.2 地方园区的发展

1.2.3 地方园区的特征

1.3 地方园区出现的问题

1.3.1 各种社会问题

1.3.2 空间规划问题

1.4 从空间角度讨论适宜地方园区的规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方园区发展的关键

2.1 地方园区的特征

2.1.1 本质特征

2.1.2 发展特征

2.1.3 空间特征

2.1.4 政策特征

2.2 本地资源驱动力在典型园区中的作用

2.2.1 外在动力

2.2.2 内在动力

2.3 对地方园区的发展动力源

2.3.1 地方园区发展关键之与城市的关联性

2.3.2 地方园区发展关键之空间对弹性发展的适应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方园区与城市和谐的空间策略

3.1 整体上的和谐关系

3.1.1 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宜

3.1.2 与城市空间增长同步

3.1.3 与城市政策导向相吻合

3.1.4 将与城市整体的和谐做为地方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3.2 空间结构上的关联关系

3.2.1 空间关联关系

3.2.2 活动关联关系

3.2.3 与城市空间结构关联的总结

3.3 内在状态的关联关系

3.3.1 关联方式

3.3.2 关联趋势

3.3.3 与城市内在关联状态的总结

3.4 如何实现与城市和谐的空间策略讨论

3.4.1 向靠近城市节点的边缘集聚的窄间策略

3.4.2 与城市公共交通配合的交通组织策略

3.4.3 与城市同构的空间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方园区弹性发展的空间策略

4.1 地方园区发展的基础

4.1.1 环境条件

4.1.2 资源条件

4.1.3 可选择的发展路径

4.1.4 将地方园区发展基础作为园区规划的起点

4.2 空间利用规模问题

4.2.1 园区整体规模

4.2.2 内部用地规模构成

4.2.3 内部的用地规模

4.2.4 适宜地方园区的空间利用规模的总结

4.3 空间利用方式问题

4.3.1 园区整体空间形态

4.3.2 内部空间形态

4.3.3 园区空间利用方式

4.3.4 适宜地方园区的空间利用方式的总结

4.4 适宜园区弹性发展的空间策略讨论

4.4.1 挖掘自身资源作为规划的基础

4.4.2 多种空间利用方式组合的空间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方园区空间策略的实践解读

5.1 研究形成的空间规划策略

5.1.1 三大原则性策略

5.1.2 三大空间规划策略

5.2 以常州国际创新基地为例

5.2.1 项目概况及规划背景

5.2.2 项目发展的基础

5.3 地方园区所面临的特殊挑战

5.3.1 面临城市范围内恶性竞争的危险

5.3.2 新城区社会环境负面的影响

5.3.3 发展动力不足

5.3.4 总结

5.4 适宜地方园区的空间规划

5.4.1 规划原则问题讨论

5.4.2 具体空间策略--挖掘靠近城市节点的园区边缘空间价值

5.4.3 具体空间策略-与公共交通链接

5.4.4 具体空间策略-与城市同构

5.4.5 具体空间策略-多元混合的空间利用方式

5.4.6 项目规划平面图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展开▼

摘要

园区模式普及,地方园区兴起,这是一类处于典型的国家级园区发展初期阶段,较之国家级、省级园区园区的内外双重发展动力,却仅能依靠当地资源,表现出发展动力不足、政策带动作用有限、产业发展存在偶然性特征的由地方政府发起建设的园区。地方园区的单一驱动机制常被忽视,套用国家级园区的空间规划,常常不能解决地方园区发展的困惑。
   依靠本地资源首先是对所在城市的依赖,即要讨论园区与城市的关联性。空问关联分析:选取十个发展较长时间的案例,以行驶时间、空间路径分段规律为标尺,测量园区与城市中心、文化中心、相关科研机构、机场等重要节点的空间关系。人的活动对园与城的关联影响分析:走访南京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访谈的形式调查最优居住选择,并调查各企业发往城区的上下班班车,以验证最优居住选择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空间关联发现:园区中心向方便通往城市节点的交通节点处聚集;活动关联发现:形成主要人流并在城市公共交通走廊上聚集。
   企业是园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发展的偶然性要求地方园区对弹性的产业发展要有较强的适应性。空间规模上,以美国斯坦福科学园各地块的用地规模、规模构成为例;空间利用方式上,案例共总结为重点项目型、独立组团型、连续街区型、环境友好型、中心景观型五种空间利用方式。多样化的用地规模、混合的规模构成是充分考虑各种企业需求的用地安排;多重空间利用方式根据自身特点的组合是适应弹性发展的空间策略。
   以上两方面解析,形成与城市和谐、本土化发展、适应弹性发展的三大规划原则,及与城市同构、向城市节点集聚、空间多元及发展灵活化的三大空间策略。并以“常州国际创新基地”项目为例,讨论应用问题。该论文首次界定地方园区以揭示其单一驱动机制的发展特征,以此讨论了适应地方园区的空间策略,具有现实意义。论文设计的空间定量分析方法、居住选择的访谈分析方法具有创新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