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分析
【6h】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背景

1.1.2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展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1.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1.3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

2.1系统理论概述

2.1.1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2.1.2系统分析

2.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特征

2.2.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系统

2.2.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系统

2.2.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的特征

2.2.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的特征

2.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分析

2.3.1系统的结构分析

2.3.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与经济系统

2.3.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与社会系统

2.3.4三个子系统间关系

2.4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综合分析

2.5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的效益评价

2.5.1评价的基本思路

2.5.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入分析

2.5.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产出分析

小结

第三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经济交互分析

3.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3.1.1水土流失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影响

3.1.2水土流失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3.1.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

3.2区域经济因素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3.2.1区域产业结构与水土流失

3.2.2农业产业结构与水土流失

3.2.3区域经济分工与水土流失

3.2.4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水土流失

3.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

3.3.1五十年来投资概况

3.3.2经济效益评价

3.3.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3.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防洪减灾

3.4.1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

3.4.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防洪减灾

3.4.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防洪减灾投资分析

小结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社会要素分析

4.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利益相关分析

4.1.1利益相关者识别

4.1.2利益相关分析

4.1.3利益相关影响

4.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社会性别

4.2.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社会性别的现状

4.2.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社会性别的影响

4.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

4.3.1水土流失地区少数民族生存状况

4.3.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4.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反贫困

4.4.1水土流失与贫困的相关性分析

4.4.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反贫困战略

小结

第五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1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5.1.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5.1.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5.2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

5.2.1我国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承载力的内涵与特点

5.2.2提高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承载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

5.3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约束力

5.3.1人口增长而劳动力素质低的约束

5.3.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制约

5.4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4.1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及管理对策

5.4.2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补偿机制

5.5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利益关系协调

5.5.1区域间的利益关系

3.4.2代际公平利益关系

5.5.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公平受益问题

5.5.4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

小结

第六章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风险评估

6.1风险概述

6.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风险评估

6.2.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风险识别

6.2.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风险分类

6.2.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风险分析

6.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风险规避

6.3.1风险可接受程度

6.3.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风险规避的具体措施

小结

第七章 实例—“世行贷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分析

7.1项目概述

7.1.1项目区自然状况

7.1.2项目实施前的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7.2项目实施成效的经济社会分析

7.2.1项目产生的直接效益

7.2.2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7.2.3项目对区域社会发展的作用

7.2.4可持续发展评价

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结论

8.2论文创造性成果

8.3今后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著和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在对国内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进行全面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的组成、特征、功能和运行规律,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是一个由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共同组成的复合系统思想,并研究得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个组成系统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者之间高度关联性,和各自都具有自身的特征、功能和运行规律。要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和遵循这一复合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目前在我国水土保持行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是以实际的工程措施来进行评价的。本文在全面分析研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复合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换个视角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出一个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该地区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分工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经济利益关系,提出了要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处理好区域间的利益关系,代际公平利益关系和公平受益问题。 贫困和利益相关影响问题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社会问题的重点。水土流失是造成区域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态环境退化和贫困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恶性循环现象。能否正确认识和分析判定每个利益相关主体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不仅可以缓解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让农民摆脱贫困,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社会效果,乃至综合效益问题。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建立利益协调和利益补偿机制和政策措施的实施,扩大积极影响,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使水土流失地区的农民群众生活能够得到改善的同时,水土资源得到保护,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打破水土流失地区贫困环境的怪圈。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给人们和谐社会美好的新生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水土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在研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系统基础上,借 助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研究了我国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和约束力。提出我国的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是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一定的农业种植前提条件下,在保持水土资源的能力维持长期不便的前提下,单位水土资源所能提供的农业产品和价值的最大值。而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的等多种因素又制约着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相互利益关系中,以实例研究提出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问题。 最后,本文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及其成果为例,用大量的数据分析证实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本身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而且通过项目的实施,调整了区域产业结构,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直接和间接地证实了本文提出的重要理论和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