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建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视角
【6h】

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建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相关理论

一、边际人理论

二、身份认同理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失地农民

二、身份认同

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 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困境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现状调查说明

第二节 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现状

一、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现状的调查结果

二、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现状比较分析

第三节 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困境

一、失地农民的经济地位认同困境

二、失地农民的社会关系认同困境

三、失地农民的文化心理认同困境

第四节 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市民待遇落实难

二、非农化生产方式转化难

三、农村行为习惯改变难

四、新价值观接受难

第三章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的主要目标

第一节 提升失地农民的市民意识与城市生活能力

一、培养失地农民的市民意识

二、提高失地农民的城市生活能力

第二节 提升失地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

一、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公共参与氛围

三、提供公共参与保障

第三节 培养失地农民的社会公共道德素养

第四节 提高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情感疏导

二、认知疏导

三、思想疏导

第四章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的路径

第一节 增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维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二、提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

第二节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发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增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感染力

第三节 构建良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硬件方面的环境建设

二、软件建设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录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失地农民访谈提纲

展开▼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里离开了土地,他们的身份由原来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身份转变为依靠在城市打工来维持其生存发展需要的城市市民身份。这种身份的转变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洪流,也给他们打开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失地农民主观上的新身份认同远远滞后于客观身份上的转变,并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视角,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建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对镇江市新区平昌新城的失地农民的调查分析并比对相关调查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失地农民因为经济、社会及心理等多方面原因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首先,在经济层面上,失地农民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认为自己的经济地位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经济权利或认为自己的经济权利受损;不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经济义务;没有恰当的、主动的参与城市经济活动意识和行动。其次,在社会层面上,失地农民的社会交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动机弱、社会交往范围窄、社会交往能力差。最后,在心理文化层面上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由于对城市文化难以接受或适应以及对自身市民身份难以认同而产生各种心理失落、失衡现象。
  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困境与农村生活观念的固化、失地农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价值观念落后有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社区应当通过增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力构建良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途径,从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的培养与塑造、提升失地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培养失地农民的公德习惯、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心理疏导等方面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市民身份认同,在城市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