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演变及影响研究
【6h】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演变及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 Thesis in

摘 要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际计划生育政策研究

1.2.2生育政策得失研究

1.2.3生育政策影响研究

1.2.4生育政策目标、演变与调整研究

1.2.5人口理论的研究

1.3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1.4.1研究视角创新

1.4.2政策评价与对策创新

1.4.3研究方法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人口政策、生育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

2.1.2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生育率

2.1.3 出生性别比

2.1.4人口老龄化

2.2 相关理论

2.2.1 人口转变理论

2.2.2 生育的成本—收益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

3.1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背景

3.1.1 人口增长迅速

3.1.2 资源压力巨大

3.2 生育政策的阶段划分

3.2.1 1949年至1952年:鼓励生育阶段

3.2.2 1953年至2013年:节制生育阶段

3.2.3 2014年至现在:有条件放开生育阶段

3.3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贡献

3.3.1 人口增长率下降到较低水平

3.3.2 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3.3.3 人口压力有效减缓

3.4 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带来的突出问题

3.4.1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

3.4.2 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3.4.4 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国以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文本分析

4.1建国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内容分析

4.1.1 内容分析法简介

4.1.2 分析对象及其来源

4.1.3 分析内容与分析变量

4.1.4 统计分析方法

4.2 建国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出台频率分析

4.2.1 不同年份计划生育政策出台频率分析

4.2.2 不同类型计划生育政策出台频率分析

4.3 建国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目标演变分析

4.3.1 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调控目标演变

4.3.2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中的过程性管理目标演变

4.4 建国以来计划生育政策手段演变的分析

4.5 计划生育政策文本挖掘和聚类分析

4.5.1 文献选择

4.5.2计划生育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与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4.5.3 中央和国务院指示/通知/决定/意见与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4.5.4 领导人公开讲话/批示与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

5.1出生人口性别比与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与趋势

5.1.1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与趋势

5.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趋势

5.2 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

5.2.1分析变量及其来源

5.2.2我国不同生育政策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比较分析

5.2.3 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多因素分析

5.3 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5.3.1分析变量及其来源

5.3.2 我国不同生育政策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比较

5.3.3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关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经济效应测算

6.1概述

6.1.1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的正面影响

6.1.2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6.2 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

6.2.1 指标选择

6.2.2 模型初选

6.2.3 数据处理

6.2.4 模型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预测

7.1 1996-2015年人口数量变化规律

7.1.1 总人口随年份变化情况

7.1.2 出生率和死亡率随年份变化情况

7.2 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数据预测模型

7.2.1模型假设及指标选择

7.2.2 人口数量和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建模

7.2.3各指标的分析和确定

7.3 两种政策情况下人口特征预测结果比较与分析

7.3.1人口总数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7.3.2 人口老龄化程度

7.3.3 人口年龄结构

7.4 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TIFAPC)的建模预测

7.5经济增长的预测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政府的作为

8.1 转变观念,处理好“人口”与“人手”的关系

8.1.1树立“人口”也是“人手”、也能创造财富的观念

8.1.2树立以人为本、“物”为“人”服务的观念

8.2未雨绸缪,优化制度体系

8.2.1 修改相关制度,落实“全面二胎”政策

8.2.2 做好政策储备,应对各种问题挑战

8.2.3 反对性别歧视,关心女性求职就业

8.3 主动应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8.3.1加快老年型公共政策体系建设,解决“养老”之困

8.3.2制定前瞻性的教育政策,解决“养小”之累

8.3.3降低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解决“生小”之忧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研究不足

9.3 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连续两次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国务院在2017年初对外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把人口均衡发展的要求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控目标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按时间顺序梳理了1949年至今不同阶段中国的生育政策,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中的内容分析等方法对建国以来计划生育政策文本进行挖掘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政策目标下的政策措施和手段选择,这在国内生育政策的研究中尚未见到,对现阶段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的制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得到的结论是: 根据各年份的人口数据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主要是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育政策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相关性比较复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离正常值,虽然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在2009年以后有所下降,但目前仍处于高位。对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老龄化关系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政策导致了出生人口的减少致使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上升,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抚养负担较轻、对经济发展非常有利的所谓“人口红利”期。但这也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时期,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与政策宽严程度相关,这种差异在21世纪开始逐渐显现并且日趋严峻。 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人口结构和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选择“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三个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的“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15-64岁劳动人口占比”指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这些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间接地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线性回归模型中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15-64岁劳动人口占比、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之间是极强的线性关系。 选择Leslie模型预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后对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和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人口数量,使人口数量开始减少的时间延后,并且能够显著遏制人口老龄化指数上升的趋势,有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在2015年到2030年左右增速基本保持不变。在2030年之后,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的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15-64岁人口占比发生显著变化,政策效果开始显现,经济增速变快。 面对目前育龄人口生育意愿以及总和生育率双双走低的事实,政府应该在中国人口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有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实现国家人口发展规划目标要求,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优化制度,应对各种挑战。特别是加快老年型公共政策体系建设,解决“养老”之困,制定前瞻性的教育政策,解决“养小”之累,降低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解决“生小”之忧。让人们愿意生,生得起,养得好。

著录项

  • 作者

    庄国波;

  •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陈万明;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 计划生育; 政策演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