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下高职学生职业辅导的干预研究
【6h】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下高职学生职业辅导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2.1.1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概述

2.1.2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相关研究

2.1.3 自我效能理论

2.1.4 职业自我效能

2.1.5 职业结果预期

2.1.6 职业兴趣

2.2 职业辅导

2.2.1 职业辅导概述

2.2.2 职业辅导相关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问题与需求

3.2 研究目的

3.3 干预思路

3.4 干预方法的选择

3.5 实验设计

3.6 被试

3.7 研究工具

3.7.1 职业自我效能的测量

3.7.2 职业结果预期的测量

3.7.3 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的测量

3.7.4 小组工作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的测量

3.7.5 数据分析工具

4.干预过程

4.1 小组工作的准备阶段

4.1.1 组员的招募及遴选

4.1.2 确定工作目标和制订工作计划

4.1.3 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

4.1.4 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和安排

4.2 小组工作的实施阶段

4.2.1 小组工作方案设计的依据

4.2.2 小组工作方案的内容

4.3 小组工作的结束阶段

4.3.1 过程评估

4.3.2 结果评估

5.研究结果

5.1 干预结果的研究

5.1.1 职业自我效能量表的结果

5.1.2 职业结果预期量表的结果

5.1.3 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测量的结果

5.1.4 对实验组的追踪访谈结果

5.2 小组工作活动效果的评估结果

5.2.1 过程评估结果

5.2.2 结果评估结果

6.分析与讨论

6.1 干预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6.1.1 基于SCCT理论,保证干预活动的科学性

6.1.2 遵循小组工作过程规律,把握小组活动发展方向

6.1.3 小组工作者自身素养的影响

6.2 小组工作方法干预的有效性

6.3 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6.4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6.4.1 研究不足之处

6.4.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学研究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获奖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就业,对于每一位高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事。但是从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了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就业目标不明确、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的现象。面对就业,这部分高职学生无所适从,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就业,无心学习,就业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毫无自己的主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顺利就业。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的职业兴趣子模式指出:一个人对特定职业的兴趣是由其对该职业的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来决定的。职业兴趣产生之后,会与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一起,促使职业目标的确立。目标又会促进行动,产生职业选择的行为并最终达到一定的工作绩效。本研究中,依据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在南京X职业技术学院选取了30名高职学生设计了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对实验组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和职业结果预期两个变量进行干预。对干预后的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后发现,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和职业结果预期变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说明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和职业结果预期都得到了提高,从追踪访谈的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目标的确定和职业选择的行为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本研究证明,一方面,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职业兴趣子模式得到了验证,对个体的职业自我效能和职业结果预期进行干预后,确实会对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职业选择行为等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的方法在职业辅导中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和职业结果预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