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城籍知青作家乡土叙事的内在悖论
【6h】

论城籍知青作家乡土叙事的内在悖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序言

第一章 乡土情结的悖论

第一节 悲愤的控诉

第二节 诗意的感怀

第三节 去留中爱与恨的撕扯

第二章 “寻根”创作的悖论

第一节 创作实践与理论宣言的冲突

第二节 创作表达与乡土文化积淀的冲突

第三章 现实对峙的悖论

第一节 孤独的英雄知青与庸碌的知青群体

第二节 理想主义下虚假的英雄知青群体

第三节 知青与农牧民的关系

第四章 悖论的影响

第一节 失语的知青和农民群体

第二节 两种知青文学的极端表述

第三节 知青作家的群体没落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展开▼

摘要

城籍知青作家具有十分特殊的身份,他们的出生、成长、求学过程均在城市中完成,而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才初次具有长时间的乡土体验,其创作与“政治挂帅”的“十七年”教育机制、红卫兵身份、社会虚构的集体意识、国家社会政策等社会背景紧密相联。特殊时代里特殊的心理模式在进入文学创作时,尤其是在进入具有乡土叙事特征的小说创作时,无法避免和掩饰的悖论使文学面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扭曲与冲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开掘创作中的悖论特征为考察角度和创新之处,综合年代和社会背景,还原历史现场,对众多城籍知青作家的文本予以横向比较和审视。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乡土情结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所呈现出的悖论:伤痕文学中的控诉乡土、回城窘境下的乡恋情怀以及立足城市后乡土情结的两难境地;第二章,分析80年代中期,城籍知青作家的乡土创作作为寻根文学的主要支撑来展现文学发展的美好愿景,但是“寻根派”并没有遵循“寻根文学”那本就不存在的创作宗旨,而是以城籍知青个人或者集体的对于乡土的记忆为主导,暴露出创作实践与理论的悖论以及创作表达与乡土文化积淀的悖论;第三章,分析城籍知青作家执意离开历史处境、悬浮于时代所建构的关于青春和理想的文本与在极‘左’思潮指导下的荒谬运动所构成的悖论;第四章,阐明悖论的影响:农民话语、知青群体以及历史年代被文本遮蔽,而大部分城籍知青作家与他们的传统“知青题材”一起成为明日黄花,作为一个过去时态的历史被淡出大众视野。双重身份与特殊经历非但没有成为他们叱咤文坛的法宝,反而成为一把使他们自戕短命的利刃。
   通过文本分析,从乡土叙事的悖论角度走出知青作家、知青小说研究自恋式的探索之路,拂去时代笼罩在文本上的“阴影”,还一个真实的讲述话语的年代,还一个沉默的知青群体的真正诉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