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路径研究
【6h】

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要求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一)农民利益内涵的研究

(二)农民利益实现制约因素的研究

(三)农民利益实现路径的研究

三、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与研究线路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线路与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农民利益实现的理论与实践

一、马克思恩格斯农民利益实现的理论阐述

(一)农民利益实现的意义

(二)农民利益实现的路径

二、列宁斯大林对农民利益实现理论的践行与发展

(一)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的践行与发展

(二)斯大林在集体化运动中的践行及其教训

三、农民利益实现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切入点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课题

第二章 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历史基础和现实依据

一、转型时期利益关系特点

(一)利益实现路径的差异

(二)利益调节机制的变化

(三)利益分配格局的差别

二、转型时期的农民利益及其特点

(一)农民利益的得与失

(二)农民利益结构的特点

三、农民利益实现的现实依据

(一)启动经济的可能性

(二)启动经济的现实性

四、农民利益实现现有路径的正视

(一)“以工哺农”

(二)“城市化建设”

第三章 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制约“瓶颈”

一、农民利益实现的认识障碍

(一)“农业是低效益的产业”

(二)“农民是低素质的群体”

(三)“农村是低效率的区域”

二、农民利益实现的制度障碍

(一)土地流转制度

(二)户籍管理制度

(三)社会保障制度

三、农民利益实现的体制障碍

(一)农村经营体制

(二)农村金融体制

(三)农村粮食流通体制

第四章 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内生”路径

一、农民利益实现表达机制的建设

(一)利益表达的历史演变

(二)利益表达的障碍机制

(三)利益表达路径的建设

二、农民利益实现引擎机制的构建

(一)第一产业中的基础引擎

(二)第二、三产业中的提升与发展引擎

三、农民利益实现组织机制的建设

(一)历史上农民协会的隐退

(二)现实中农民协会的重建

第五章 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外助”路径

一、农民利益实现市场体制的建设

(一)农业市场体系

(二)农业要素市场

二、农民利益实现政府职能机制的完善

(一)职能转变是农民利益实现的前提

(二)服务定位是农民利益实现的关键

(三)“以人为本”是农民利益实现的保证

三、农民利益实现政策机制的转换与确立

(一)政策制定基础的转换

(二)政策实施原则的确立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研究,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有关农民利益实现的理论阐述为基础,以经济转型为背景,以农民利益为核心,实现路径为落脚点,在对农民利益实现制约因素分析基础上,从发展动力等“内生”与市场建设等“外助”两方面路径,对农民利益实现进行研究。全文将农民利益作为核心“问题”,依照“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分析,然后到“问题”的解决的逻辑思路,形成本文结构与内容。
  提出“问题”。在对绪论中有关国内外农民利益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第一章马恩经典作家的理论阐述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实践发展的分析,本文第二章对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背景、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依此引申出有关农民利益实现的问题与思考。
  分析“问题”。结合农民利益实现的历史与现实的认识,本文第三章集中分析了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制约“瓶颈”。同时,根据农民利益实现所涉及到的主体、体制与制度因素及其实际状况,本文将制约因素归纳为“观念”、“体制”与“制度”三方面内容并进行分析,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解决“问题”。在本文第三章对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民利益实现的现实思考,本文第四章与第五章分别从“内生”与“外助”两方面路径出发,对农民利益实现即如何解决“问题”进行研究。第四章“内生”路径主要着力于农民利益的表达机制、动力机制与组织机制的分析,第五章“外助”路径主要着力于市场体系、政府职能与政策基础的研究。
  与现有农民利益实现的有关研究相比,本文选择两个视角对农民利益实现进行研究并形成相关结论:一是将对“三农”特点的分析作为研究的立足点。正视“三农”问题及其特点,发挥农民在历史与现实中的自主作用,把握农业发展方向,尊重农村社会与文化特征,这是农民利益实现的基础;二是将经济转型影响的分析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内需战略的确立,结合“三农”的特点与地位的认识,经济转型不仅是农民利益实现的背景,同时还是得以发展的契机,这是农民利益实现的现实依据。
  本文认为,在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与现实性。在必要性方面,基于经济转型的特点与农业产业的弱质特征,在利益导向和效率原则的双重作用下,“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利益实现的矛盾愈加突出,对中国深化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制约愈加明显;在可行性方面,基于我国农民的文化特征及其社会结构中的实际地位,其利益诉求指数往往最低,而对所获利益则往往倍加珍惜和守护。同时,结合现有农村人口转移与国家财力等实际状况的分析,实现农民利益具有一定条件与基础;在现实性方面,基于投资与出口战略向内需战略的转移,结合农民在人口总量中的基数与利益实现空间的正视,农民利益的实现具有启动内需和拉动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转型中具有实现利益的现实基础。
  本文认为,在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需要建立内外联动机制。基于经济转型特点与农业产业特征的认识,同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充分说明农民利益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需要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因此,农民利益的实现,需要农民、政府与市场在经营体制、制度与政策、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形成合力,是产业内在发展强度与外部支持力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