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卫星变异探讨中国大陆地区野猪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
【6h】

微卫星变异探讨中国大陆地区野猪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微卫星标记在动物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的微卫星变异分析

第三章基于微卫星位点变异探讨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动态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野猪(SUs scrofa)是家猪的祖先,生殖力高,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和某些岛屿之外的所有大陆。本文基于核基因11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和种群动态。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对微卫星标记在动物种群遗传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2、基于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的遗传多样性。中国大陆地区的野猪遗传多样性水平显著高于中国地方猪种和国外野猪,表明了其有效种群较大,种群已有较长的进化历史。 3、利用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探讨了野猪地方种群的遗传差异。基于F<,ST>值及多元分析对野猪各个区域群体之间遗传变异的分析表明,长江对野猪分布的隔离作用不明显,而秦岭、大兴安岭、华北平原对野猪分布的阻隔作用比较明显,这与李崇奇(2005)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因子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揭示中国大陆地区野猪没有明显的地理散布(Geogrrdphical dispersa1)界限或主要分类组(Major taxonomic groups)的存在,表明在微卫星变异水平上中国野猪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并不显著。基于等位基因杂合度进行的哈迪-温伯格平衡分析表明,野猪种群由于杂合不足(Heterozygosity deficiency)明显偏离了哈迪一温伯格平衡,说明野猪种群内部可能由于生境片断化而出现了分化。 4、基于微卫星位点变异对中国大陆地区不同区域的野猪群体进行了种群结构及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个区域群体野猪间的遗传分化F<,ST>值分析,中国大陆地区野猪地方种群间F<,ST>值极低,表明中国野猪在核DNA水平上未形成显著的种群遗传结构。根据共享等位基因距离构建的个体水平系统发生树也表明,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的系统发生是复系发生,同一地方种群没有出现明显的单系群;系统 发生树各分支长度几乎相等,未得到高的置信度支持。基于贝叶斯方法的种群结构分析结果也表明,6个推断野猪群体其组成都具有较高比例的相邻区域野猪的成员,说明现生野猪各个区域群体之间具有混杂的共同祖先,彼此间具有较高的基因流。种群动态研究表明,中国大陆野猪种群在距今3300年左右开始下降,而近期种群开始扩张。野猪的种群动态变化与人类文明进程、农业社会发展及当今人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