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报纸新闻话语综合性分析——以2006年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为研究个案
【6h】

报纸新闻话语综合性分析——以2006年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为研究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第一章作为交汇点的新闻话语

第一节新闻话语之我见

1、话语的理解

2、从“新闻”到“新闻话语”

3、新闻话语分析

第二节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二章新闻话语的语言符号学向度

第一节新闻话语的文本结构

1、超越倒金字塔

2、新闻事实讲究逻辑性

第二节新闻话语的组织机制

1、词语的选择

2、句式的运用

3、角度的切入

第三节新闻话语的修辞策略

1、现场及过程的直接描述

2、相近而具体的细节刻画

3、引述参与者或目击者的话

4、用数字说话

第三章新闻话语的文化符号学向度

第一节新闻话语的社会认知功能

1、事实认知

2、价值观认知

第二节新闻话语的社会交往功能

1、内部社会整合与互动

2、跨文化交际

第三节新闻话语的社会权力功能

1、新闻话语是权力的象征

2、“话语权”与“话语霸权”

第四章作为话语的新闻

第一节新闻事实在文本制作中的主导地位

第二节新闻价值在文本制作中的标杆作用

第三节深刻理解新闻话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2006年普利策新闻奖部分作品原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综观以往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新闻话语的其中一方面。比如以“新闻写作”、“写作风格”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和书籍,其实是关于新闻话语语言规则方面的研究。而对新闻话语的批判性研究又多侧重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新闻话语在社会认知、社会交往及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功能。作为“语言系统与社会环境的交汇点”,对其研究不应该只突出其中一方面,因为这两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作品在新闻话语的风格上会呈现很多不同,例如侧重于运用某一种语言策略性原则,比如普利策新闻奖作品对“直接引语”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中国新闻奖作品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或者倾向于某一类题材的报道,比如,中国新闻奖突出重大意义的政治性题材,而普利策新闻奖则是灾难、阴谋和腐败等。 但不管两者表现出怎么样的差异,它们都共同负担着新闻话语所应该承担的认知、教化和交流等社会功能;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就像本文中第三章中所阐释的“负面新闻报道通过鞭笞腐败、犯罪、不道德或非人道的行为等丑态恶行,让世人警醒;正面新闻报道则弘扬社会生活中正直、善良的行为,使世人从善。两者可谓殊途同归,都体现了新闻话语传播者的价值观,并且其目的都是为追求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