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斑秃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型及黑点征相关性的调查分析
【6h】

斑秃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型及黑点征相关性的调查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斑秃中医学研究进展

1.1 病因病机

1.2 当代医家对斑秃的认识

1.3 辨证分型

1.4 治法方药

2.斑秃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理

2.2 组织病理

2.3 治疗措施

3.中医体质学说

3.1 体质学说理论研究

4.黑点征的理论研究

4.1 黑点征的形成

4.2 黑点征与斑秃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内容、方法

2.2 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方法及标准见附录三

3.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情况调查

4.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4.3 体质类型分布与AA的关系

4.4 黑点征与AA的关系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1.一般情况特点及原因

2.证型分布特点及原因

3.体质体质分布特点及原因

4.黑点征分布情况探讨

5.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240例斑秃患者一般情况及发病相关因素的搜集以及运用皮肤镜观察患者脱发部镜下征象,分析探讨斑秃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型和黑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切合纳入标准的AA患者共240例,且这些病例全部收集于在江苏省中医院的皮肤科,时间限定为2016.4~2016.12。
  以填写调查问卷表、使用皮肤镜镜下观察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调查问卷选用王琦等拟定的《中医体质量表》(该表目前在我国中医体质学研究中最具权威性)。原始数据采用EXCEL处理,用spsaa16.0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共调查患者24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03:1;年龄在15~40岁之间的人最多,病程在1年以下者最多,达到55%。小学及以下者36例(15%),初高中学历64例(26.7%),大专学历42例(17.5%),本科学历78例(32.5%)。研究生及以上20例(8.3%);活动期占58.33%。局限型176例,占73.33%,普秃30例占12.5%,全秃34例,占14.17%。证型分布中肝肾不足证比重最高(31.67%);其次为脾肾两虚证(25.83%)。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比重为12.92%、12.01%、11.88%。单一体质有14例,占4.83%,复合质共226例,其中四种以上复杂性复合体质比重最高,达79.33%。男性患者气虚体质最高,其次为湿热质;女性患者中,血瘀质及阴虚质相同且比重最大。
  2.对所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AA体质类型不受性别影响(X2=10.217,P=0.250>0.05);AA体质类型分布不受年龄影响(X2=16.197,P=0.439>0.05);体质分布类型不受AA病程阶段的影响(X2=6.549,P=0.981>0.05);体质类型分布不受AA临床分期影响(X2=8.951,P=0.951>0.05)。学历高低对体质的影响不大(X2=16.681,P=0.988>0.05)。AA体质类型与临床严重度未见明显相关性(X2=11.816,P=0.757>0.05),体质不受证型影响(X2=19.028,P=0.966>0.05);体质与黑点征之间不存在相关性(X2=5.305,P=0.725>0.05);黑点征检出率与性别分布无关(X2=3.229,P=0.072>0.05)。黑点征不受年龄影响(X2=1.777,P=0.411>0.05)。黑点征的分布不受病程长短影响(X2=0.846,P=0.655>0.05)。黑点征与受教育程度无关(X2=3.164,P=0.531>0.05),黑点征随AA临床分期的不同而不同(X2=9.933,P=0.009<0.05)。不能认为黑点征与AA临床严重度相关(X2=4.052,P=0.132>0.05)。黑点征不受AA中医证候影响(X2=2.319,P=0.677>0.05)。结论:本次调查AA体质类型中最常见的是: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提示我们在进行临床诊疗的时候一方面要准确辨病,辨证,同时还要考量患者的体质类型,针对各自体制特征,有的放矢,综合用药,补正纠偏,增强疗效。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黑点征、和AA相关因素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黑点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其分布不受体质、证型、性别、年龄、病程等影响,但与本病的临床分期相关。可根据该征象开展相应临床活动,辅佐临床诊治鉴别及疗效判定,提高临床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