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桑叶降血糖有效部位提取工艺优化及桑叶原料质量标准研究
【6h】

桑叶降血糖有效部位提取工艺优化及桑叶原料质量标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桑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桑叶中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桑叶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桑叶中黄酮类、酚酸类化学成分的HPLC定量分析与评价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HPLC-ELSD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方法学考察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基于UPLC-TQ-MS的桑叶中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和核苷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一、UPLC-TQ-MS测定DNJ含量

二、UPLC-TQ-MS测定桑叶中氨基酸类成分

三、桑叶中腺嘌呤(Ade)的UPLC-TQ/MS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节 桑叶黄酮类和生物碱类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一、桑叶黄酮类TLC鉴别

二、桑叶生物碱类TLC鉴别

参考文献

第五节 桑叶质量标准(草案)制定

结语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桑叶(Mori Folium)为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其性平,味甘,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自古即有“止消渴”的功效。桑叶所含黄酮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所含有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及其衍生物等多羟基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明确的降血糖活性,市场上销售的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即为DNJ修饰物产品。桑叶多酚亦开发成抗氧化和保护肝脏等功能性食品。
  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了桑叶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等,以及薄层色谱鉴定及芦丁的限量标准。但目前对桑叶质量控制标准上存在指标成分单一等缺陷,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批次桑叶样品中各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以及对桑叶降血糖效应部位的提取制备研究,以期为桑叶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奠定基础。为桑叶降血糖产品的开发与研制提供方法学支撑和参考。
  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对桑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桑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以及桑叶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为桑叶的深入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章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桑叶黄酮类和酚酸类资源性物质的同步提取工艺条件和参数,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5%,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45分钟,提取次数为3次。该提取工艺流程简单,提取率高,可同时高效提取获得黄酮类和酚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为桑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化途径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第三章第一节收集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29批桑叶样品,采用HPLC-DAD方法对黄酮类化学成分芦丁、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和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等6种资源性化学物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桑叶中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新绿原酸、绿原酸以及隐绿原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5~4.58 mg/g、0.05~8.57 mg/g、0.01~3.71 mg/g、0.21~3.44 mg/g、0.29~18.19 mg/g和0.2~4.37 mg/g。收集于不同产地的桑叶样品其各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其中新疆和江苏的桑叶样品各成分含量均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收集的29批次样品中有24批样品较为接近,5批样品相差较大。
  第二节采用HPLC-ELSD法对不同批次桑叶样品中DNJ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桑叶中DNJ含量具差异性,含量范围为范围为0.20~3.88 mg/g。不同产地的桑叶样品其各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其中浙江>新疆>安徽>江苏>湖北。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9批样品可分为5组。
  第三节采用UPLC-TQ-MS法对不同批次桑叶样品中DNJ、氨基酸类和核苷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DNJ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桑叶中含量存在差异性,其含量范围为0.35~7.27 mg/g,其中浙江样品中DNJ含量最高,为3.88mg/g。
  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甘氨酸、色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缬氨酸以及脯氨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03~0.8988 mg/g、0.0001~0.4119 mg/g、0.0014~0.9357 mg/g、0.0073~0.4599 mg/g、0.0083~0.4644 mg/g和0.0056~0.0121 mg/g。其中江苏样品中氨基酸类成分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25批次样品较为接近,有4批样品差异较大。
  Ade的含量范围为0.0028~0.1130 mg/g。其中含量高低顺序为浙江>新疆>江苏>安徽>大别山>湖北。聚类分析结果发现,29批样品可分为4组。
  第四节对桑叶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醋酸丁酯∶甲酸∶水=10∶2∶3为展开系统时,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新绿原酸、绿原酸以及隐绿原酸分离度较好。
  第五节桑叶原料质量标准(草案)的制定。通过对不同批次桑叶样品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结合《中国药典》中对桑叶的质量标准,本研究结果可为桑叶原料质量标准的提高和完善提供可行性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