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王畿“良知”说要略
【6h】

王畿“良知”说要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一、 王门“良知”说之分歧

(一) 王阳明“良知”说的几层含义

(1)“良知”的五种界定

(2)“致良知”

(二)阳明后学相互排斥的“良知”说

(1)王门的分化及其成因

(2)阳明后学(王畿除外)“良知”说简述

二、 王畿对师门“良知”说的质疑

(一) 四派与六派并存的派别划分

(二)质疑七说

三、 王畿“良知”说的义理层次

(一)“良知”义理之展开

(1)“心是神”:“身之灵明主宰谓之心”

(2)“至善是心之本体”

(3)“良知是心之本体”:“德性之知”——“道德性命之灵枢”

(4)“良知无知而无不知”

(二)“致良知”的工夫

(1)“心体上下功夫”

(2)“立志为先”

(3)“辨志乐群”

(4)渐顿并修

四、 王畿“良知”评说

(一)“四无说”对“四句教”的超越

(二)道家思想对王畿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标题中的“说”,兼有动词(解释)、名词(言论)两种用法,既指对“良知”概念本身的解释,也指有关“良知”的学说。但本文侧重在于论述王畿的“良知”学说。本文对于阳明及其后学(王畿除外)之“良知”说的梳理,目的在于比照王畿的“良知”说。本文试图全面揭示王畿“良知”学说的义理(包括“良知”与“致良知”)层次以及该学说成因与意义。对于王畿“良知”学说的义理层次,本文通过细致的分析,以为它在义理上构成了这样的层次:心(精神、意识、认识及其发生机制)→心之本体→心之本体即良知(意识原则,或曰是非认知、判断、抉择能力)→良知是“知”(智的直觉、明觉)而不是“知”(感性与理性认知)→良知是念起(一刹那)直觉(一念灵明)→“良知无知而无不知”。
  本文认为,从王畿“良知”说的义理层次来看,王畿的“良知”说与其师阳明的“良知”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在“良知”特性的辨析上、在“四无说”的辩解上,王畿的“良知”说较之其师阳明的“良知”说,又有其深刻处,这种深刻未尝不是一种对阳明良知说的超越。
  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待王畿的“良知”说对其师王阳明的“良知”说的超越。分析其超越的原因,本文认为,这得益于相较王阳明王畿更缜密地思辨了“良知”以及他对道家思想的吸纳。此二者与他的超越都不无关系。基于全篇结构整齐的考虑,本文关于这两方(王畿对阳明的超越与道家思想对王畿的影响)的阐述,都纳入本文第四节“王畿‘良知’说评说”内。

著录项

  • 作者

    姚倩;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中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蒋国保;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其他;
  • 关键词

    王畿; 王阳明; 王门后学; 良知学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