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距离对宽恕的影响及信任、道歉、归因的中介作用
【6h】

心理距离对宽恕的影响及信任、道歉、归因的中介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1.1文献综述

1.2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思

1.3研究意义

1.4实验设计与材料

2 研究一 心理距离对宽恕的影响

2.1宽恕水平现状探究

2.2心理距离对宽恕的影响

3 研究二 信任、道歉和归因对社会距离影响宽恕的中介

3.1信任对社会距离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

3.2道歉对社会距离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

3.3归因对社会距离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

4 讨论

4.1大学生宽恕的特点

4.2心理距离对宽恕的影响分析

4.3社会距离影响宽恕的中介分析

4.4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4.5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附录A 大学生情景宽恕量表

附录B 心理距离启动和测量材料

附录C 信任他人量表

附录D 道歉启动和测量材料

附录E 因果维度量表

后记

展开▼

摘要

宽恕是一个人优秀的美德,也是人际之间交往的策略之一。因此,随着社会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宽恕现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探讨的话题。在以往的众多研究中,对于宽恕的影响因素各有侧重,但是少有研究从心理距离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人际之间宽恕现象的影响。那么心理距离各个维度会不会对宽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有无其他变量(例如信任、道歉和归因)在这影响中起作用,这将是本研究重点探讨的内容。
  本研究共分为两大研究,研究一共分为四个实验,分别探究不同人口学变量对宽恕的影响以及心理距离当中的三个维度(即社会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是否会对宽恕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
  研究一发现:(1)年龄越小,越容易宽恕,同时大学生宽恕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宽恕他人的意愿显著高于男生;(2)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被试的宽恕意愿显著高于独生子女;(3)农村户籍学生的宽恕意愿显著高于城市户籍学生;(4)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宽恕情况不存在差异,信仰宗教的学生的宽恕意愿比不信仰宗教学生的宽恕意愿更强;(5)时间距离越远,个体更容易宽恕;(6)社会距离越近,个体更容易宽恕。
  研究二分为三个子实验,继续探讨信任、道歉以及归因对社会距离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信任对社会距离影响宽恕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道歉对社会距离影响宽恕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3)归因的各个维度均(内向性31.04%、稳定性37.28%、可控性36.06%)部分中介了社会距离对宽恕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