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行刑现状研究——以华东地区某重刑犯监狱为视角
【6h】

我国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行刑现状研究——以华东地区某重刑犯监狱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死缓限制减刑相关周边理论研究

(一)关于监禁刑的研究

1.刑罚体系

2.刑罚体系与监禁刑

3.监禁刑属性及我国的监禁刑体系

4.监禁刑刑罚价值及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

(二)死缓限制减刑的研究

1.死刑

2.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3.死缓限制减刑

4.设立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法理依据

(三)我国现有刑罚制度中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与监禁刑的关系

1.死刑与监禁刑的差异性

2.死缓与监禁刑内在联系

3.缺乏限制减刑条款的死缓缺乏应有的严厉性

4.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价值

(四)、死缓限制减刑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法

3.访谈法

4.小组工作法

二、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个体特点研究

(一)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基本情况

1.从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年龄结构上看,押犯年龄以中青年为主

2.从受到教育程度看,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受到教育的程度低

3.从职业结构看,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职业结构以无业和农林渔牧为主

4.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看,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所涉罪名均为重罪,社会危害性大,人身危险性高,主观恶习深

(二)限制减刑罪犯的改造心理分析

1.死缓限制减刑罪犯人际交往掩饰性强

2.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群体认知简单且偏执度高

3.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在心理上两级心理病态杂糅

4.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违规意志强烈

5.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心理伪装性强

6.少数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具有较强被害心理与心理戒备度

(三)限制减刑罪犯病态攻击行为分析

1.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行为具有较强攻击性

2.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攻击行为对象特定指向与对象泛化并存

三、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服刑特点分析

(一)无知无畏,积极违规

(二)万念俱灰,积极求死

1.对原审判决不满

2.对未来生活悲观失望

3.对监狱规范管理不满

(三)消极对抗,投机改造

四、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行刑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行刑上不适应

1.监狱监管安全设施标准太低无法应对限制减刑罪犯服刑带来的风险

2.当前的混合关押行刑模式难以应对限制减刑罪犯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二)管理上有难度

1.传统的奖励激励失灵

2.传统的处遇激励失灵

(三)教育上有误区

1.盲目恐惧

2.盲目排斥

3.盲目激励

五、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未来行刑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一)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改造动机弱化

(1)因刑期较长造成的改造动机弱化

(2)因现行狱内各项服刑制度对自身改造动机造成弱化

(二)死缓限制减刑在互相比较中易心理失衡

(三)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社会支持系统差

1.限制减刑罪犯刑满后,因个人生计无法解决而诱发再犯罪

2.限制减刑罪犯刑满后,因长期脱离社会,近亲属变故较大

3.限制减刑罪犯出于对出狱后生活的恐惧,在临出狱前选择对抗违规

六、相关对策探讨

(一)加强硬件投入,提高监管安全戒备度,逐步实现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集中关押

(二)抓牢监管安全,罪犯管理从严从紧,确保万无一失

1.抓好联号管理制度

2.建立工具管制制度

3.抓好罪犯流动管理

(三)抓好处遇管理,扩大处遇激励管理,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

1.原有处遇制度等级差异不明显,处遇种类相对不足

2.限制减刑罪犯处遇要充分体现激励,发挥管理的作用

3.现在限制减刑罪犯处遇可以适当增加种类,激发起改造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劳动改造的教育职能

1.根据限制减刑罪犯特点,合理安排劳动项目

2.根据罪犯人身风险情况,合理安排劳动岗位

3.在刑务劳作上,完善罪犯劳动报酬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标志着我国死缓限制减刑制度出台。2011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提供了执行依据。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第四十四条对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有关贪污罪处罚的规定作了修改,进一步丰富了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内容。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作为刑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分析死缓限制减刑理论,从监狱行刑视角分析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在行刑中产生的心理、行为、群体特点,同时对目前监狱死缓限制减刑罪犯行刑中存在的问题和行刑的困难进行了研究分析
  本文引言部分着重从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在押人数逐年上升的视角以及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在行刑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阐述了对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具有完善刑罚体系,增强刑罚威慑力,确保刑罚执行机关顺利开展行刑活动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文第一章对死缓限制减刑本体及周边理论进行论述,分析了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分类及背后的法律依据,同时着重阐述了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刑罚价值。首先笔者对死缓限制减刑所涉及的监禁刑和生命刑进行了分析,随后对死缓限制减刑的概念,分类及产生价值做了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指出死缓限制减刑的价值在于综合规避生命刑和监禁刑缺陷,通过赋予其剥夺受刑者生命的可能性和对受刑人自由的长时期剥夺以实现刑罚的目的。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创立进一步完善了刑罚体系,丰富了刑罚种类,较好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本文第二章基于数据及监狱狱政管理过程对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开展实证分析,从限制减刑罪犯自然信息看,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成长环境差,社会支持系统低,缺乏合法谋生技能,文化程度低,违法体验深。从改造心理上看,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在个性的认知上存在障碍,在情绪上缺乏稳定性,在意志上存在两极性,反社会心理与敌意心理强,犯罪心理矫正难度大。在服刑行为上进行分析,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在其病态心理支配下的行为下具有多样攻击性,其攻击行为具有特定的对象指向性并存有对象泛化特点,罪犯的个体人身危险性和行为社会危害性高,刑罚体验低,再犯风险高。
  本文第三章基于监狱行刑角度对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分析,指出死缓限制减刑罪犯在服刑阶段行凶、违规情况突出,自杀倾向高,同时在服刑中改造的投机性与伪装性强,改造难度大,对监狱的监管安全构成较大风险,在教育改造上存有较高难度。
  本文第四章基于死缓限制制度在行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死缓限制减刑制度在监狱行刑领域出现了行刑上不适应,管理上有难度,教育上有误区三大问题。死缓限制减刑制度在执行中与现有的罪犯行刑制度特别是监狱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兼容与衔接问题。
  本文第五章基于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收押人数逐年增加的前提下,死缓限制减刑制度在未来还将面临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改造动机弱化,死缓限制减刑在互相比较中易心理失衡,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社会支持系统差,服刑期满时将存在严重的回归性问题。
  本文第六章从以监狱的行刑视角,从加强硬件投入,提高监管安全戒备度,逐步实现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集中关押。抓牢监管安全,罪犯管理从严从紧,确保万无一失。抓好处遇管理,扩大处遇激励管理,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三个方面对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三点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