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6h】

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标本采集

3.试剂和仪器设备

4.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l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

5.外周血血清中IL-10、IL-32含量检测

6.统计学处理

结 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 述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在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引起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的主要病因,有报道称CHB占SACLF所有病因的80%。目前认为,HBV感染患者病情进展和转归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宿主的免疫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应答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0、Th1、Th2、Th3,目前研究最多的是Th1和Th2两个亚型。研究认为在病毒性肝炎感染中,Th1细胞有利于病毒的清除,而Th2细胞主要与组织损伤及慢性化有关。最近, CD4+Th细胞家族新型成员-Th17细胞亚群的出现改写了经典的Th1/Th2细胞反应模式。该细胞以高分泌IL-17为特征,具有很强的促炎症作用。2005年Kim等人发现了IL-32,该因子可由T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上皮细胞产生,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有促炎症因子的特性。IL-10是机体一种强有力的免疫和炎症抑制因子,由Th2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B细胞等产生,它可以减低T细胞活性,从而降低免疫反应的效应,导致机体清除病毒能力减弱。上述细胞及细胞因子在CHB中的变化已有报道,但其是否参与了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SACLF)的发病过程以及在肝衰竭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与ALT的相关性研究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HBV-SACLF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及血清中IL-32、IL-10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8例HBV-SACLF患者、46例肝衰竭前期患者、20例CHB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全血标本中Th1、Th2、Th17的表达水平,比较四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动态观察HBV-SACLF患者早、中、晚期Th1、Th2、Th17的变化趋势;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存活组与非存活组Th1、Th2、Th17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Th1、Th2、Th17与ALT的相关性。同时采用ELISA检测上述四组血清中 IL-32、IL-10的表达水平,并观察 IL-32、IL-10在 HBV-SACLF患者早、中、晚期的动态变化。
  结果:1.HBV-SACLF组、肝衰竭前期组、CHB组、对照组 Th1、Th2、Th1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①Th1:(22.58±3.86)%、(20.80±3.32)%、(5.23±1.51)%、(6.45±1.27)%;Th1比例在HBV-SACLF组与CHB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2=0.04,P3=0.032)。②Th2:(1.73±0.64)%、(1.03±0.34)%、(6.15±0.97)%、(1.98±0.46)%;Th2比例在HBV-SACLF组与CHB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2=0.007,P3=0.041)。③Th17:(3.48±0.80)%、(3.61±1.20)%、(1.09±0.4)%、(0.72±0.11)%;Th17比例在HBV-SACLF组与CHB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2=0.003,P3<0.001)。
  2.HBV-SACLF早期、中期、晚期Th1、Th2、Th1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①Th1:(26.11±5.19)%、(22.45±4.06)%、(18.33±3.21)%;Th1比例在HBV-SACLF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相比逐渐降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1=0.001, P2=0.004)。②Th2:(0.95±0.20)%、(1.66±0.41)%、(2.54±1.03)%;Th2比例在HBV-SACLF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相比逐渐升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1=0.003,P2=0.048)。③Th17:(2.71±0.34)%、(3.39±0.73)%、(4.45±1.22)%;Th17比例在HBV-SACLF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相比逐渐升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1=0.002,P2=0.007)。
  3.HBV-SACLF感染组与非感染组Th1、Th2、Th1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①Th1:(23.59±3.91)%、(21.44±3.5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②Th2:(1.92±0.70)%、(1.76±0.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③Th17:(4.65±1.33)%、(3.92±1.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2)。
  4.HBV-SACLF存活组与非存活组Th1、Th2、Th1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①Th1:(20.78±3.37)%、(25.61±4.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②Th2:(1.65±0.59
  )%、(1.88±0.6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③Th17:(3.21±1.02)%、(4.53±1.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9)。
  5.对HBV-SACLF患者Th17、Th1、Th2与AL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Th17与ALT呈正相关(r=0.616,P=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h1、Th2与ALT无明显相关性。
  6. HBV-SACLF组、肝衰竭前期组、CHB组、对照组IL-32、IL-10的表达水平分别为:①IL-32:(500.98±152.33)pg/ml、(486.45±129.06)pg/ml、(281.72±99.28)pg/ml、(178.16±50.54)pg/ml;IL-32在HBV-SACLF组与CHB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2=0.021,P3=0.033)。②IL-10:(2.82±1.03)pg/ml、(3.05±1.83) pg/ml、(13.15±3.37)pg/ml、(7.62±2.17)pg/ml;IL-10在 HBV-SACLF组与CHB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2=0.024,P3=0.019)。
  7. HBV-SACLF早期、中期、晚期 IL-32、IL-10的表达水平分别为:①IL-32:(540.69±155.71)pg/ml、(498.43±135.56)pg/ml、(450.77±102.33)pg/ml;IL-32在HBV-SACLF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相比逐渐降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1=0.046,P2=0.001)。②IL-10:(1.94±0.44)pg/ml、(2.83±0.97)pg/ml、(3.69±1.23) pg/ml;IL-10在HBV-SACLF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相比逐渐升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1=0.004,P2=0.032)。
  结论:Th1细胞和IL-32在HBV-SACLF患者中明显升高,随着病情发展呈逐渐下降趋势;Th2细胞和IL-10在HBV-SACLF患者中明显降低,其在HBV-SACLF早、中、晚期逐渐升高;Th17细胞在HBV-SACLF患者中明显升高,随着病情发展呈逐渐升高趋势;继发感染组Th17细胞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存活组Th17细胞低于非存活组;且Th17细胞与肝细胞损害呈正相关。本文研究辅助性T细胞1、2、17及细胞因子IL-32、IL-10的紊乱是导致HBV-SACLF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检测其在肝衰竭早、中、晚期的动态变化可以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为临床的免疫调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