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中国响应
【6h】

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中国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 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1923年:中日关系不同寻常的一年

第一节 灾变前的中日关系考察

第二节 关东大地震灾况概述

第二章 报刊舆论的响应:对关东大地震的评析与反思

第一节 关东地震后的舆论评析

第二节 关东地震后的舆论反思

第三节 对报刊舆论反应的评析

第三章 官方的响应:对关东大地震的援助与“利用”

第一节 官方对日灾的同情慰问

第二节 官方对日灾的援助

第三节 官方对日灾的“利用”

第四章 民间的响应:对关东大地震的赈济

第一节 民间各界赈济日灾活动

第二节 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赈救日灾

第三节 广东筹赈日灾总会的募款活动

第四节 红卍字会对日灾的赈济

第五节 游日同人筹赈会的捐募业绩考察

第五章 中国红十字会的响应:人道救援行动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红十字会援救日灾路径

第二节 红十字会援救日灾行动

第三节 红十字会援救日灾的社会效应

余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突发强烈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火灾、海啸、山崩等次生灾害给东京、横滨等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消息传入中国后,各地报纸竞相报道。它们或刊载日本灾况与救灾的信息,或发表社论对震灾本身进行评述。不仅如此,相关问题还引起了舆论的深思与反省,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与科学等方面。中国社会各界通过新闻媒体这个“窗口”,得以了解到日本震灾的前前后后。
  官方在得悉日本地震消息后,或致电日本当局表示同情之意,或前往当地日本驻华领事馆当面慰问。此外还纷纷捐款捐物,并牵头发起各种日灾救济会,为日本震区募款筹物。在此期间,打着赈日的幌子敛财,北京政府议决开弛米禁、征收海关常关附加税,两项决议一经公布便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与抵制,最终不了了之。
  由于受外交关系、民族矛盾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此时民间各界抵日、排日情绪异常浓烈。即便如此,当关东地震的消息见报后,民间各界最终秉承救灾恤邻的理念,一致积极、热心地向日本灾区捐款、捐物、助医,彰显了中华民族理性、包容的道德情操与扶危济困的人道情怀。其中助医——中国红十字会派遣医护队亲赴地震灾区疗治伤病灾民,取得了良好的救护效果与社会声誉。
  一边是浓烈的排外情绪,一边是惨烈的受灾景象,中国人民没有因为尖锐的民族矛盾而放弃赈救行动,也没有因为赈救日灾而放弃合理的民族诉求。赈济日灾过程中,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交织在一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