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模式及侧支代偿研究
【6h】

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模式及侧支代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一、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和分组

1.2 临床资料收集

1.3 实验室检查评估

1.4 MRI,DWI评估

1.5 脑血管影像学评估

1.6 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方法

1.7 统计学分析

二、结 果

2.1 一般临床情况

2.2不同血管病变的梗死模式(表二)

2.3血管狭窄程度与梗死灶分布模式之间的关系(表三)

2.4 ACoA、PCoA、Oph、LM开放率在ICA重度病变组和闭塞组的比较(表四)

2.5 ICA组侧枝代偿基本概况(表五)

2.6 三个月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指数、Rankin评分)(表六)

2.7 经典代偿病例展示:

三、讨 论

四、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说明

附 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单侧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模式特点及侧支代偿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ICA病变组、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病变组及对照组(controlgroup,CG、轻度狭窄组)。根据梗死灶形态分为单发和多发,前者按部位分为:穿动脉梗死灶(perforatingarteryinfarct,PAI)、皮质支梗死灶(pialinfarct,PI)、分水岭梗死灶(border-zoneinfarct,BZ)。借助DWI研究其梗死模式,运用DSA分析其初级和次级代偿情况;3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估预后。
  结果:三组患者的梗死灶形态存在差异(P=0.001),两病变组中多发梗死病灶多见;与CG组相比,ICA病变组易出现的梗死灶形态是PAI+PI(P=0.005)、MCA组易出现PAI+BZ(P=0.006);血管狭窄的程度与梗死灶模式存在一定关联,ICA狭窄越严重,PAI+PI发生率越高(P=0.003),MCA狭窄越严重,PAI+BZ发生率越高(P=0.043);侧支代偿总发生率为89.66%(52/58),其中初级Willis环合并次级代偿发生率为60.34%(35/58),Willis环前交通开放率为27.59%(16/58),后交通开放率为32.76%(19/58),次级代偿眼动脉代偿发生率为37.93%(22/58),软脑膜支代偿发生率为39.66%(23/58)。ICA闭塞组的眼动脉开放率较ICA重度狭窄组高(P=0.005)。与CG组相比,ICA病变组三个月后的功能恢复差(P=0.002)。
  结论:ICA病变组:ICA重度狭窄/闭塞性患者中PAI+PI模式多见,以初级合并次级混合代偿为主,闭塞组眼动脉代偿较重度狭窄组常见,血管狭窄越重,侧支代偿越少,预后越差;MCA病变组:MCA重度狭窄/闭塞性患者中PAI+BZ模式多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