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课程:让大学生学会“操心”
【6h】

高校课程:让大学生学会“操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大学生的存在与生存本质

(一)人:作为“此在”的存在

(二)大学生:“操心”的“此在”

(三)大学生:“筹划”的“此在”

二、大学生“操心”的特征

(一)目的性

(二)过程性

(三)创造超越性

(四)独特性

(五)整体性

三、当代大学生的“操心”状况与水平

(一)大学生对专业的领会

(二)大学生对目标的“焦虑”

(三)大学生对学业的“操心”

(四)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筹划”

(五)大学生对课外时间的安排

(六)大学生的自我认识

四、高校课程:让大学生学会“操心”

(一)强调课程的经验价值,唤醒大学生在理解自我的基础上“操心”的潜能

(二)推行淡化专业的弹性课程机制,还给大学生自我“操心”的权利

(三)整合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给大学生自我“操心”提供宽广的基础

(四)实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操心”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大学本科生“如何度过我的大学时代”现状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摘要

建立在认识论和政治论基础上的高等教育哲学,使得高等教育活动趋向于追求高深学问以及为社会专门化职业活动培养人才,高等教育在对人的发展和认识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整体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的高等学校课程偏重知识的价值取向,注重课程装备人的价值,忽视课程形成人的价值;注重课程的理性训练价值,忽视课程的体验价值:过分强调课程的整体划一而忽视个性培养的价值。大学生成了接收知识的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没有了自主性。
   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此在”思想探讨的是人的存在和本质,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的成长和发展。按照海德格尔关于人的“此在”的思想,作为“此在”的大学生的本质属性是“操心”和“筹划”,因此,大学生具备自主发展和成长的条件,自主性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看来,高等学校课程要培养大学生“操心”与“筹划”的品质和意识。
   本研究在海德格尔“此在”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操心”的特征,并通过实证调查来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操心”的状况和水平,以及高等学校课程中培养大学生“操心”与“筹划”品质和意识缺失的现象。从“操心”的角度来理解课程的本质,提出高校课程应该唤醒大学生的潜能,强调课程的经验价值、理解自我的价值、发现和实现个人生活意义的价值,让大学生学会“操心”的观点,以促进高等学校课程的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