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产权犯罪惩治瓶颈及其破解——来自基层检察院办案实践的思考
【6h】

知识产权犯罪惩治瓶颈及其破解——来自基层检察院办案实践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

2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定罪难的现实困境

2.1 “蓝光电影案”和“网售化妆品案”的基本案情

2.2 案件所折射的问题

3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定罪困难之原因分析

3.1 类案特点之独特

3.2 立法保护范围狭窄,客体不周全

3.3 入罪门槛设置不合理

3.4 被害人参与程度低

3.5 刑罚体系僵化

4 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考察兼论知识产权犯罪惩治之必要性

4.1 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总体趋势

4.1.1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动向

4.1.2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

4.2 国内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背景

4.2.1 国际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趋势

4.2.2 国内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态度与现状

5 突破知识产权犯罪惩治瓶颈之路径分析

5.1 调整现行刑罚结构

5.1.1 关于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罚轻重的讨论

5.1.2 刑罚结构的调整与改善

5.2 适当扩大刑法保护客体

5.2.1 扩大刑法保护范围符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性要求

5.2.2 知识产权各领域亟待扩大保护之客体

5.3 增加权利人参与之程度

5.3.1 增加被害人程序性权利

5.3.2 完善被害人赔偿、补偿制度

5.3.3 考虑刑事和解的适用

5.4 证据规范标准化与办案综合能力之提升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实行知识产权战略已有多年,尽管一再强调加强保护,但是现实中盗版等侵权现象愈演愈烈。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检察院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面临着大量无法定罪或者重罪变轻罪的情况,原因既有该类案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也有立法疏漏和司法经验不足等等。这种状况既限制了文化艺术事业的进步,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案例切入,系统分析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办理困难的深层原因,从改善刑罚体系、增加刑法保护客体以及加强权利人参与程度等几个方面入手,针对性的指出知识产权犯罪惩治瓶颈破解之路径。本文第一部分概括性介绍了该题目的研究的价值、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本文将要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以两个实际案例为基础,指出目前知识产权犯罪惩治的瓶颈就在于案件定罪困难,包括偷逃罪与重案轻罪化两个方面;第三部分分析造成惩治该类犯罪出现瓶颈的原因,主要包括案件本身特点独特、立法保护范围狭窄、入罪门槛过高、被害人参与案件办理程度低以及刑罚体系僵化等五个方面;第四部分考察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总体趋势,指出高标准化的刑事保护政策是我国的必然之选,加强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具有必要性;第五部分针对出现打击瓶颈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路径,包括调整刑罚结构、扩大保护客体和规范证据标准等多个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