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注民生——邓小平理论的伦理价值内核
【6h】

关注民生——邓小平理论的伦理价值内核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引言

一、“关注民生”的形成

(一)“关注民生”的形成

(二)“关注民生”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

二、“关注民生”理论的伦理价值内涵

(一)人民是价值主体

(二)以人民的利益需要为价值目标

(三)以满足人民的利益需要为价值选择

(四)以人民的满意程度为价值评价标准

三、“关注民生”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一)“关注民生”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来源

(二)“关注民生”决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性质

(三)“关注民生”决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四)“关注民生”决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威力

四、“关注民生”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二)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三)经济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四)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五、“关注民生”理论生命力的延伸和影响

(一)“关注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导向

(二)“关注民生”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涵

(三)“关注民生”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构建

(四)“关注民生”是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纲领,其理论的伦理价值内核是“关注民生”。邓小平的“关注民生”伦理价值内核是他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的需要逐步提出、形成的。关注民生的内涵包括:人民是价值主体;以人民的利益需要为价值目标;以满足人民的利益需要为价值选择;以人民的满意程度为价值评价标准。“关注民生”决定了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性质、历史地位和实践威力。贯彻“关注民生”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经济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关注民生”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内核,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生命力也在一直延伸,主要体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导向的体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