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研究
【6h】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2国内外研究现状(Curre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1.3 主要研究内容(Main Research Contents)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Research Approaches and Technique Course)

2 路基湿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2.1 概述(Introduction)

2.2 工程自然条件(Engineering Natural Conditions)

2.3 公路状况(Highway Conditions)

2.4 本章小结(Summary)

3 公路状况因素影响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研究

3.1 概述(Introduction)

3.2 路基压实度影响(Influence of Compaction Degree)

3.3 初始湿度影响(Influence of Initial Humidity)

3.4 路面覆盖层影响(Influence of Pavement Layer)

3.5 本章小结(Summary)

4 工程自然条件因素影响路基湿度场演变规律研究

4.1 概述(Introduction)

4.2 降雨条件影响(Influence of Rainfall)

4.3 地下水位影响(Influence of Groundwater Level)

4.4 本章小结(Summary)

5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路基湿度场状态研究

5.1 概述(Introduction)

5.2 BP神经网络[130](BP Neural Network)

5.3 数值模拟试验(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5.4 湿度特征值预估模型(Prediction Model of Humidity Characteristic Value)

5.5路基湿度场最不利分布状态确定方法(Determination Method to the Most Unfavourable Distribution of Subgrade Humidity Field)

5.6 本章小结(Summary)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Main Conclusions)

6.2创新点(Innovations)

6.3 展望(Further Study)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集中降雨期路基湿度场状态是正确评价路基强度和承载能力,以及合理选取设计参数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现场调研、数值模拟试验、相似物理模型试验、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压实度、初始湿度、路面覆盖层、降雨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影响下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路基湿度场演变的一般性规律,建立了路基湿度特征值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等级公路,提出了给定工况状态下路基湿度场最不利分布状态的确定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
  (1)通过数值试验和相似物理模型试验与分析,揭示了压实度影响路基湿度场演变一般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压实度增大,路基湿度扰动区湿度值和层位水平距离呈线性递减,且扰动前区范围减小,湿度梯度增大;采用组合压实度的路基,上区压实度较大时,水分向下迁移困难,造成下区湿度增量减小。
  (2)通过数值试验与分析,揭示了初始湿度影响路基湿度场演变的一般性规律。结果表明:坡表湿度受初始湿度影响甚微,除坡表之外路基湿度值及扰动区范围随着初始湿度呈线性增长;扰动前区湿度梯度随着初始湿度呈指数曲线逐渐减小。
  (3)通过数值试验与分析,揭示了路面覆盖层影响路基湿度场演变的一般性规律。结果表明:路面透水后,随降雨时间的推移,湿度扰动区水平和竖向扩展距离呈线性增长,扰动前区湿度梯度呈二次曲线变化规律。
  (4)通过数值试验与分析,揭示了降雨条件影响路基湿度场演变一般性规律。结果表明:降雨湿度扰动区各水平层位的路基湿度呈二项式分布;坡表湿度随降雨强度及降雨历时呈对数增长;湿度扰动区随降雨强度呈对数扩大渐至稳定,稳定后对应的雨强值出现滞后效应;降雨历时越长,扰动区范围受降雨雨强影响越微小;间歇时间对于降雨扰动后区以及非降雨扰动区路基湿度和范围影响甚微,而扰动前区湿度随着间歇时间的增加而微幅减少,雨强愈大间歇降雨湿度场分布状态与连续降雨越接近。
  (5)通过数值试验与分析,揭示了地下水位影响路基湿度场演变的一般性规律。结果表明:除坡表之外,降雨扰动区湿度随着地下水位高度增加而增大,但层位越高增幅越微弱;各路基层位降雨湿度扰动区距离随着地下水位线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一定工况对应存在一个平衡地下水位,在其之上,随地下水位的降低降雨扰动区的路基湿度增幅呈对数递减,地下水上侵扰动区的路基湿度梯度呈线性递减。
  (6)通过数值试验与现场试验分析相结合,对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路基湿度场分布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扰动区扩展当路面不透水时受降雨历时和初始湿度影响显著,当路面透水后受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影响显著;地下水上侵湿度扰动区的扩展受初始湿度和地下水位影响显著;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湿度特征值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提出了一种基于降雨重现期的公路路基湿度场最不利分布状态确定方法。
  该论文有图79幅,表44个,参考文献158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