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大带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再研究
【6h】

“以大带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导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1文献综述

1.2.2文献评述

1.3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核心观点:“以大带小”、互利共生

1.3.2主要研究内容

1.3.3研究框架

1.4研究方法

1.5主要贡献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合作社与农业合作社

2.1.2农民专业合作社

2.1.3小农与大衣

2.2理论基础

2.2.1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大农与小农共建的合作社是市场经营主体

2.2.2委托-代理理论:大农与小农存在的天然困境

2.2.3集体行动理论:大农与小农自身狭隘性的克服

2.2.4共生理论:大农与小农的互利共赢

2.3小结

3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曲折历程与本性回归

3.1新中国成立前的合作思想与点滴实践

3.1.1乡村建设运动:弱者自救、治穷的互助合作尝试

3.1.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主导的农村合作运动

3.1.3中共根据地时期:共产党倡导的战时互助合作

3.2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误区与迷局破解

3.2.1农业合作化时期:“由分到合”(1949-1957年)

3.2.2人民公社时期:“无分仅合”(1958-1978年)

3.2.3改革开放以来:“以大带小”的本性回归(1979年至今)

3.3小结

4“以大带小”:大农与小农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4.1大农与小农利益联结机制的内容

4.1.1利益联结机制的内涵

4.1.2利益联结机制的构成

4.1.3大农与小农利益联结的方式

4.2.1数据来源说明

4.2.2大衣与小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情况统计

4.3.1利益联结程度的紧密性衡量

4.3.2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

4.4利益联结紧密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4.1变量与模型选择

4.4.2利益联结程度的紧密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4.5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4.5.1对异质性社员采取“因人制宜”的措施

4.5.2多渠道规范合作社自身发展

4.5.3加大与外界社会组织合作与联合力度

4.6小结

5 “以大带小”: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的建设与完善

5.1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的内涵及构成

5.1.1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的内涵

5.1.2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的构成

5.2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需求度和满意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5.2.1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需求度和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5.2.2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需求度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

5.2.3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需求度和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5.3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的针对性建设

5.3.1着重销售服务功能建设,提高营销能力

5.3.2优先信贷服务功能建设,化解资金短缺

5.3.3深化生产服务功能优势,提升服务有效性

5.3.4加强权益保障功能建设,增强社内凝聚力

5.3.5稳步推进加工服务功能,内化产业链利益

5.4小结

6“以大带小”: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1明确界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目标

6.2强化扶持合作社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2.1保护小农权益,遏制小农被边缘化

6.2.2兼顾大农诉求,激励大农带动作用

6.3重构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

6.3.1提高财政补助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

6.3.2加强农村金融政策创新,鼓励合作社发展金融业务

6.3.3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支农项目扶持

6.3.4加强对合作社大农的培训,重视对小农合作化教育的投入

6.4小结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研究结论

7.2.1研究不足之处

7.2.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确立了农民家庭生产经营的独立经济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热情;但分散经营的农户小生产却难以独自应对社会化生产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连接干家万户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便在政府的扶持下应运而生。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以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的迫切需要双重驱动作用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长为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和中坚力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它们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民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快速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暴露出不少潜在的问题:首先,《合作社法》与现实合作社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定位存在矛盾,即便少数经济合作功能运行良好的合作社,也多半难以完全落实《合作社法》文本的规定;其次,适应市场改革和新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合作功能欠佳,甚至多数合作社表现得“有名无实”,难以应对;再次,目前合作社的现实发展特征是,由政府优惠政策扶持下的各类生产要素较为丰厚的少数核心社员(大农)领办建社:一是出现普通社员(小农)的实际参与度和受益率较低的问题,二是因法规与政策存在的矛盾,导致社内成员认识的分歧和利益博弈中矛盾的激化,甚至出现大农与小农的对立而致使许多合作社的“名实难副”。现实中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术界对我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认识,并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大农吃小农”,小农的主体地位遭到弱化、小农的权益受损严重,这种发展局面不仅违背了政府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初衷,也势必影响到广大小农对合作社扶持政策的满意度和合作社功能的有效实现;另一种认为是“小农啃大农”,即由集体行动困境而导致我国合作社内部普遍存在着小农“搭便车”行为,致使集体行动缺乏效率,严重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 无疑,就学界而言,学者们所追求的肯定都是要兼顾大农和小农的利益诉求,立足共同发展。然而,学界当前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分歧,似乎直觉判断多过于理性分析。具体而言,无论是“大农仗强势吃小农”,还是“小农搭便车啃大农”,观点的对立关键在于各自所站的视角不同:即前者站在合作社本应是“互助”性质的法规视角,便看到事实上有大农以其更丰厚的要素投入获取了比小农大得多的利益;后者则立足合作社发展为市场经济经营主体的现实政策视角,所看到的则是小农借助合作社“搭便车”侵蚀大农的利益。其实,即便上述两种情况都是事实,但如果基于市场经济及其市场主体看待双方,那都只能是双方发展博弈运行中某一节点的问题或现象而已。如果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营主体而非互助性质组织的定位,合作社的性质也就由互助共存转向互利共生、共赢;那么,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就不应是原来单纯地“扶弱扶小”,而应兼顾大农和小农利益诉求,通过“以大带小”、“扶强带弱”,实现共赢、双赢,推动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否则,合作社双方就将失去合作基础与可能,合作也就不可存续。这样,对立双方的认识分歧也就自然消解。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大带小”实现双赢、共赢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是可能、可行的,而且也是必然的。 因基于上述认识,本文的研究视角,立足市场经济条件和合作社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新定位,紧扣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实发展“以大带小”的基本特征与新视角,将大农与小农利益关系和市场经济及其生物学的共生理论有机结合,拓展与深化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异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进而构建本文“以大带小”的核心观点;全文以江西省内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6份有效问卷以及合作社理事长的访谈调查等资料为支撑,基于多学科理论的交叉与应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大带小”发展的有效实现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阐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大带小”,构建大农与小农之间合作共生、互利共赢关系及其发展前景,得出“‘以大带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再研究”的选题。全文由导论、概念界定、理论支撑、历史发展、利益机制、服务功能、对策建议和结论等七章构成,具体简述如下: 第一,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通过对合作社的产生原因、类型、功能、成员的行为决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及其制约因素、成员异质性及其治理、大农与小农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发现已有研究认识导致的分歧与对立,主要是没有紧扣合作社“以大带小”的现实发展特征和消解现行法规与政策矛盾视角所致,从而确立了本文关于“‘以大带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再研究”的选题。 第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农和小农等相关概念做出阐释与界定,其中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概念阐释时,明确指出其定位应是市场经营主体而非互助性质组织。之后,简要回顾了包括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集体行动理论以及共生理论等基础性理论,并指出了各理论与本文有关合作社研究的相联处。 第三,回顾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分阶段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得到指导当下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启示:“以大带小”和“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的结合,实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性回归,在坚持合作社共性原则的基础上,应该充分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第四,大农与小农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优化。首先阐释了异质性成员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内涵及其构成,并归纳了异质性成员间的利益联结方式,通过分析指出,大农与小农之间构建的利益联结机制越紧密,越有利于实现“以大带小”。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合作社内部大农与小农之间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大农与小农合理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思路。 第五,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的建设与完善。本章首先阐释了作为大农与小农之间联结载体的合作社服务功能内涵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小农视角对合作社功能需求度和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并结合对大农的访谈调查旨在通过对合作社服务功能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来更好地实现“以大带小”的合作社发展目标。 第六,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章明确了扶持合作社政策的目标定位,提出应强化扶持合作社政策针对性与有效性,并提出重构适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情境下“以大带小”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 第七,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