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合”运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兼评江西省“新农合”运行绩效
【6h】

“新农合”运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兼评江西省“新农合”运行绩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论文选题与研究价值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国外文献回顾

1.1.4 国内文献回顾

1.1.5 文献评述

1.2 理论支点、核心观点与论文框架

1.2.1 理论支点

1.2.2 核心观点

1.2.3 论文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本文贡献

2 新农合制度的运行及现有评价体系

2.1 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及其演进

2.1.1 新农合制度的产生路径

2.1.2 新农合制度的演进历程

2.1.3 新农合制度的内涵及其特点

2.2 全国新农合运行情况分析

2.2.1 参合情况分析

2.2.2 筹资情况分析

2.2.3 补偿情况分析

2.3 东中西部新农合运行情况比较分析

2.3.1 政策视角:制度设计比较

2.3.2 农民视角:问卷调研比较

2.3.3 管理者视角:管理机构访谈比较

2.4 现有新农合绩效评价体系评析

2.4.1 现有评价体系的贡献及不足

2.4.2 重构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2.5 本章小售专

3 新农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绩效评价指标的初选

3.1.1 理论来源

3.1.2 文献来源

3.1.3 政策来源

3.1.4 问卷调研来源

3.1.5 专家访谈来源

3.1.6 初选指标的确定

3.2 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3.2.1 绩效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3.2.2 专家遴选结果

3.2.3 专家的积极·陛

3.2.4 专家意见的一致性

3.2.5 专家权威程度

3.2.6 第一轮指标筛选结果

3.2.7 第二轮指标筛选结果

3.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及指标解析

3.4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5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3.5.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3.5.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效度检验

3.6 绩效评价指标评分方法的优化

3.6.1 确定评价指标的属性

3.6.2 确定评价指标的参考值

3.6.3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3.6.4 构建综合指数评分模型

3.6.5 评价结果等级划分

3.7 本章小结

4 新农合运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以江西省为例

4.1 2003~2014江西省新农合运行情况分析

4.1.1 江西省新农合覆盖情况分析

4.1.2 江西省新农合筹资情况分析

4.1.3 新农合基金支出情况分析

4.1.4 参合农民受益情况分析

4.2 江西新农合制度运行绩效总体评价

4.2.1 公平维度评价

4.2.2 效率维度评价

4.2.3 质量维度评价

4.2.4 可持续发展维度评价

4.2.5 总体评价

4.3 江西省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4.3.1 存在问题

4.3.2 政策建议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科学合理

5.1.2 评价体系内容全面、可信有效

5.1.3 赋值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价值

5.1.4 绩效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5.2 研究展望

5.2.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2.2 后续研究计划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险制度。它为我国7亿多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以减轻农民群体的医疗负担,降低农民群体一旦罹患大病所带来的经济风险。鉴于这项民生工程的重要性,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明确表态“新农合试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财政投入也在逐年上升,从2003年到2015年的13年时间里,政府财政投入从试点之初的每人20元增加到每人380元左右,增长了19倍。然而,数以千亿计的财政投入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民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窘境。根据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的42%是因病致贫返贫,有的地方甚至高达50%;在各种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在各地区都排在最前面。这些数据表明,新农合仍处于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正处于城乡一体化整合发展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评价新农合制度的运行绩效,不仅是正确认识新农合制度建设成效的必要前提,更是完善城乡医保整合路径的重要依据。构建新农合运行绩效评价体系是量化新农合制度发展水平最为有效的手段,有利于归纳和总结该制度实施十余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也是避免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出现“旧愁未解,又添新忧”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就新农合制度运行绩效评价体系展开研究,显然具有学术与现实意义。
  本文综合福利经济学和绩效评价理论,按照“文献梳理——制度历史演进回顾——制度运行现状分析——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实证检验”的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范式,结合实地调研数据,从公平、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新农合绩效评价体系展开研究分析。与此同时,本文还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指标评分方法进行了优化,解决了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只能看到评价对象的排序位次,但看不到各级指标的成绩、显示不出差异,不能进行原因追溯等问题,使得评价体系更加符合“易用、易读、易懂”的原则。
  江西省是革命老区,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三。江西省特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使得对其新农合绩效进行评价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新农合绩效评价体系和综合指数评分模型的指导下,本文以江西省为个案,实证评价了江西省新农合运行绩效。江西省新农合运行绩效的总得分为76.98分,评价结果与普遍认知相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三级指标得分,对江西省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追溯,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即将实施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整体包含有五章,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选题价值和研究意义,评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论文的理论支点、核心观点与论文框架,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并归纳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新农合制度的运行及其现有评价体系。本章首先从制度需求因素、制度供给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农合制度供求均衡的产生路径。并根据中央政府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以及制度的发展情况,将新农合划分为:试点运行、全面推进、发展完善和整合并轨四个发展阶段;然后,本章对全国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结合江西省、上海市、云南省的实地调研和访谈所收集的一手资料,对我国东中西部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历经10余年的发展,新农合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广受益,为农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制度框架也已经基本定型。但是,新农合的筹资水平、保障水平、监管水平还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新农合制度运行环境存在巨大的异质性,造成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在新农合的福利效应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还尚未构建完成。所以,新农合制度还是一种“初级”的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因为新农合制度仍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新农合运行绩效进行适时、准确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章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20个新农合运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评析,分析其贡献和不足,指出重新构建新农合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第三章,新农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章以“4E”多维绩效理论为指导,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初选,力图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核心性、可比性和可获得性。在此基础上,以主观评价(德尔菲法)与客观评价(界值法)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筛选绩效评价指标,最终构建了新农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公平、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四个评价维度;参合公平、筹资公平、保障公平、医疗服务效率、基金管理效率、满意度、基金稳定性、筹资可持续性以及参合农民支持度9个二级指标;以及参合率等22个三级指标。在信度检验上,总体Cronbach' sα系数为0.797,可以认为本研究的信度效果很好;在效度检验上,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评议,故从内容效度上可认为有较高效度。同时,本章还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指标的评分方法进行了优化,为绩效评价体系中的22个三级指标分别设定了评分参考值。通过参考值进行综合评分,评价结果不仅能显示成绩,而且可对各级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影响新农合运行绩效的原因所在。
  第四章,新农合运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以江西省为例。本章运用新农合运行绩效评价体系对江西省新农合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以检验评价体系和综合指数评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江西省新农合运行绩效综合评价得分为76.98分,评价等级为中等,评价结果与普遍认知相一致。从绩效分析结果来看,制约江西省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农合内部制度性因素,另一方面是新农合外部条件性因素。制约江西省新农合创新与发展的内部制度性因素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江西省新农合筹资水平偏低,限制了新农合制度的保障作用;二是转诊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浪费;三是实际住院补偿比偏低,制约了参合农民的保障水平;四是累计基金结余偏高,影响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制约江西省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性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江西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二是医疗机构的功利性与新农合制度的惠民性之间存在冲突。同时,本章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对江西省新农合运行绩效的实证评价表明,评价体系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可信有效,综合指数赋值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价值。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首先,本章归纳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其次,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待完善之处,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分析与评价已有新农合绩效评价体系的贡献及不足的基础上,将“4E”多维绩效理论引入新农合绩效评价研究领域,构建了包含公平、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的新农合运行绩效评价体系,为科学地评价新农合制度的运行绩效提供了参考依据;
  2.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指标的评分方法进行了优化。本文为绩效评价体系中的22个三级指标分别设定了评分参考值,通过参考值进行综合评分,评价结果不仅能显示成绩,而且可对各级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影响绩效的原因。这种对新农合绩效进行赋值评价的方法在现有文献中尚属首次,这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性研究。
  3.运用新农合绩效评价体系和综合指数评分模型,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江西省新农合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指出江西省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即将实施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