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死亡赔偿金实务争议背后的思考与应对
【6h】

死亡赔偿金实务争议背后的思考与应对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死亡赔偿金概述

(一)概念

(二)死亡赔偿金的发展历程

二、死亡赔偿金立法规定

(一)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针对死亡赔偿金的具体规定

1、《民法通则》

2、《产品质量法》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4、《人身损害司法解释》

5、《侵权责任法》

(二)其他规定理解

1、《有关空难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处理的复函》

2、陕西省在实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尝试

三、司法实务中反映出的缺陷

(一)司法实务中的案例

1、丁旱收、王小爱诉刘小云海事纠纷案

2、杜金章、杜鹏程、杜晓雨诉乔研交通肇事案

(二)死亡赔偿金实务难题

1、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2、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3、死亡赔偿金能否作为遗产执行

4、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的联系

5、提起方式对诉讼主张的影响

四、关于死亡赔偿金性质的探讨

(一)国内主流观点

1、生命价值说

2、精神抚慰说

3、逸失利益说

(二)国外主流观点

1、固有损害说

2、继承说

(三)对以上学说的评议

五、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的不足

1、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不统一

2、“城乡二元身份’’计算标准不公平

3、司法实践中判例差距大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被害人近亲属权益保护不力

(二)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完善

1、统一法律规定

2、科学确定赔偿标准

3、明确死亡赔偿金的执行及分配

4、完善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被害人近亲属的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里,因交通事故、矿难、空难等各种事件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由此涉及对被侵害的生命权进行经济补偿,确定补偿数额的前提是明确赔偿标准和赔偿金的性质。但是在我国,针对死亡赔偿金的标准一直都存在争议,理论界争论不休。主要原因为:缺乏统一的法律、司法解释以及行政法规,导致理论上对死亡赔偿金的概念和性质没有公论,另一方面,立法上的不统一和理论上的争鸣,这是造成现实中死亡赔偿金案件审理与认定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分析相关的案例,关于赔偿金的认定与处理存在两个缺陷:第一,怎样分配死亡赔偿金;第二,赔偿金是不是能得到有效执行。要弥补这两个缺陷首先要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进行界定。由于死亡赔偿金性质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其赔偿范围、计算方式、分配形式等问题的解决,因而这一问题的澄清也是讨论死亡赔偿金制度时无法避绕的基础性问题。
  为了便于法院审判的开展,也为了追求相对公平的判决结果,在有限的立法上,司法实务中逐渐发展起一些审理死亡赔偿金案件的习惯做法和惯例,这些做法和惯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但是由于死亡赔偿金的基础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这些实际中的做法分属不同流派,差异也较大。比如主张赔偿金的主体范围存在差异,赔偿金的标准范围也会存在差异,赔偿金的认定标准与执行、分配标准也不一样。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怎样科学合理的明确赔偿金性质,有助于这类案件的司法实践中的顺利实行,是现阶段最急需解决的实践问题。此文和国内死亡赔偿金案件出现的问题相结合,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进行详细的分析,为相关案件提供认定依据。
  本文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由五章内容组成。第一章是死亡赔偿金概述。笔者详细的阐述了死亡赔偿金制度定义,还有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立足法律规定,介绍并梳理了我国法律、法规关于死亡赔偿金的立法状况,指出我国目前的立法混乱和矛盾之处,亦对其合理部分进行肯定。第三部分立足司法实践,引用实务案例说明死亡赔偿金制度在法律实务中处理上还有较大争议。第四部分抓住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首先,介绍理论界围绕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而形成的各种学说,并在充分考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评判。第五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对死亡补偿费制度进行完善,利用分析整理现阶段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获得需要采用的理论以及立法完善的主要方向,在现有法律体系内对死亡赔偿费的精神损害赔偿性质进行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