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间视域下的女性生存——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意识
【6h】

时间视域下的女性生存——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意识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生存”主题

(二)《最蓝的眼睛》国内外研究综述

1、文化批评及主题意义研究

2、叙事学研究

3、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多元化运用

(三)本论文研究意义、方法与创新点

一、审美实践中的时间意象----女性“生存”载体

(一)镜子----女性生存的审美观照体

(二)布娃娃----女性自我成长途中的残骸体

(三)蓝调歌者----女性艰难岁月里的多彩治疗体

二、女性时间----困惑于反抗初衷中的“生存”模式

(一)维护女性自立地位的时间-----波莉的女性生存意识

(二)拒斥男性编制建构的时间---芝娜、波兰和麦莉的女性生存实践

(三)摆渡于两代妇女中的时间-----杰萝丹的生存模式

三、支离断层的叙事时间----女性“生存”枷锁

(一) “秋冬春夏”的颠倒乱序----女性生存的错层叙述

(二)富有意味的时间碎片化----女性生存的碎片化叙述

(三)“星期六”----女性生存的特殊叙述标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托尼·莫里森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独到而深厚的文学底蕴备受文学批评家的关注。综观其创作的九部小说,你会发现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其自我身份的构建成为了莫里森笔下探索的重要主题。尤其在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将“眼睛”作为一面文化透视镜来观照身黑人女性生存状态。而在探析该主题的过程中,“时间”一词成为了解读黑人女性生存意识的核心,既构成了小说的叙述线索,也将小说中每一位黑人女性所经历的人生片段串联起来。为此,笔者将以小说《最蓝的眼睛》为研究对象,将叙事时间同克里斯蒂娃的妇女时间论及贝克的黑人女性时间诗学相结合,进而挖掘“时间”视域下的主题意蕴,即黑人女性的生存价值何在,她们该如何探寻自我认同的生存道路。
  按照从个体到整体的叙述思路,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托尼·莫里森九部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黑人女性“生存”主题进行整体地探析,同时对《最蓝的眼睛》的国内外研究发展脉络与已获成果进行一个系统梳理;第一章主要将贝克黑人女性诗学理论中“时间意象”的呈现方式与小说中的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相结合,进而道出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与抗争;第二章主要通过运用克里斯蒂娃《妇女的时间》中的相关理论来阐述三位不同女性试图通过实践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拥有属于自己的女性时间,但最终都因脱离了黑人社区、历史、语言以及文化等这一重要背景而使自己“存在”的价值黯然失色;第三章则从文本的整体结构角度分析“时间”在黑人女性生存道路中所呈现出的特征,这些叙事时间并非是线性连续的,而是支离断层的,构成了阻碍黑人女性幸福生存的一道道枷锁;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结构构思进行一个总体性地归纳,并由此反观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生存探索给整个黑人民族乃至人类发展带来的思考与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