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释学视域下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反思性的研究
【6h】

解释学视域下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反思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的缘起

1.1.1 研究的自我诉求

1.1.2 研究的教育背景需求

1.2 研究现状

1.2.1 教师实践性知识

1.2.2 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

1.3 研究内容

1.4 选题的意义

2 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解读

2.1知识及实践

2.1.1知识

2.1.2实践

2.2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2.3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及特点

2.3.1 本质特点

2.3.2 学科特点

3 理论基础

3.1解释学循环

3.1.1 解释学循环学说一 —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768-1834)

3.1.2 解释学循环学说二 ——代表人物: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3.1.3 解释学循环解读

4 解释学视域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反思性

4.1 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反思性

4.1.1课堂教学中几个解释循环的前概念、发生的时间和主体

4.1.2课堂中几种解释学循环相互作用的范例

4.1.3 解释学循环一直开放—学习不停滞的条件之一

4.1.4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反思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4.2 结论

5 反思型化学教师的培训途径

5.1 内在途径

5.1.1提高自我认识,增强问题意识

5.1.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5.2外在途径

5.2.1 同伴互助,构建良好的成长空间

5.2.2 专业引领,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5.2.3 地方组织,支撑反思型教师的形成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化学教师是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是一种集复杂性、变化性和情境性于一体的活动,教师实践性知识能反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对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视和研究有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化学课堂的良性发展。因此,对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性之一—反思性的研究很有必要。
  本研究以解释学作为理论基础。解释学作为后现代主要的哲学流派在西方逐步兴起。哲学解释学认为理解是世界存在的根本方式,而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人类活动,它能帮助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将解释学的思想引入教育教学领域,研究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反思性大有裨益。
  笔者运用了文献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综述,了解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解释学理论,构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结合中学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反思过程的案例。论证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反思性和默会性辩证统一的特性,同时反思是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重要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提高化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反思型化学教师的方法,为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