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NLRP3炎症小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6h】

NLRP3炎症小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SAP小鼠模型的建立及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淀粉酶及胰腺、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

2.1材料与方法

2.1.1实验材料

2.1.2实验方法

2.2实验结果

2.2.1 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AP小鼠血淀粉酶水平的变化

2.2.2 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AP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

2.2.3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AP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

2.3 讨论

第3章 SAP小鼠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探索

3.1材料与方法

3.1.1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AP小鼠小肠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情况

3.2.2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AP小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

3.2.3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AP小鼠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

3.2.4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AP小鼠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情况

3.2.5 NLRP3与炎症因子、D-乳酸、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AP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4.1材料与方法

4.1.1实验材料

4.1.2实验方法

4.2 16S rDNA测序结果

4.2.1 Rank-Abundance 曲线

4.2.2物种组成分析

4.2.3 Alpha多样性分析

4.2.4 Beta多样性分析

4.2.5 各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4.2.6 NLRP3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第5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NLRP3炎症小体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年上升,SAP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肠功能障碍是SA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加剧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然而,SAP肠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明确SAP肠功能障碍的机制及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NLRP3炎症小体是宿主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度活化能够引起IL-1β等一系列促炎因子的大量释放,介导炎症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作为被人们长期遗忘的器官,它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不少研究报道肠道菌群失衡与SAP的发生发展有关,肠道菌群紊乱时可通过影响肠粘膜的炎症免疫反应破坏肠粘膜屏障,继而引起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等并发症。因此,本研究拟从肠道微生态失衡角度探讨肠粘膜NLRP3炎症小体激活-炎症免疫反应在SAP发生发展过程中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 材料与方法: 1.建立野生型 C57BL/6J小鼠SAP的动物模型,采用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构建。 2.检测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6h、12h、24h组小鼠的血淀粉酶水平以及胰腺、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 3. Western blot法测定小肠组织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Caspase-1 p10)的表达。D-乳酸检测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D-乳酸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相关促炎因子(IL-1β、IL-17、TNF-a)的含量。Western blot、IHC法检测小肠组织中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4)的表达。相关性分析比较NLRP3与炎症因子、D-乳酸、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之间的关系。 4.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6h、12h、24h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相关性分析比较NLRP3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 1.SAP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淀粉酶及胰腺、小肠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1)6h、12h、24hSAP组小鼠血清淀粉酶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 (2) SAP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且24hSAP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高于6hSAP组、12hSAP组(p<0.05),而6hSAP组与12hSAP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 (3) SAP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且24hSAP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高于6hSAP组(p<0.05),6hSAP组与12hSAP组、12hSAP组与24hSAP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2.SAP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小肠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及血清中相关促炎因子的含量,各组小鼠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以及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4的表达。 (1)SAP造模组小鼠小肠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 p10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造模时间点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aspase-1的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与造模后不同时间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2)SAP造模组小鼠血清IL-1β、IL-17、TNF-a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3)24hSAP组小鼠血清中D-乳酸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6hSAP组明显升高(p<0.05),而6hSAP组与12hSAP组之间、12hSAP组与24hSAP组之间D-乳酸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 (4)24hSAP组小鼠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Claudin-4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5)小肠组织中NLRP3的表达与IL-1β、IL-17、D-乳酸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ZO-1、Occlud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与TNF-a、Claudin-4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3. SAP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1)测序分析示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在门水平共注释到9个门,主要为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门、Cyanobacteria蓝藻门、Spirochaetes螺旋菌门、Deferribacteres脱铁杆菌门、Others未分类。 (2)随着 SAP造模时间延长,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呈下降趋势,24hSAP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较Control组、6hSAP组显著降低(p<0.00),且24hSAP组肠道菌群多样性也低于12hSAP组(p<0.05)。 (3)PCA、PCoA分析示SAP造模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与Control组存在差异,其中24hSAP组的肠道菌群与Control组之间的差异最为明显。 (4)门水平上,24hSAP组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门的含量明显低于 Control组( p<0.05),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的含量明显增加( p<0.00);属水平上,24hSAP组Bacteroidales_S24-7_group、Akkermansia属、Desulfovibrio脱硫弧菌属等有益菌的含量较Control组减少(p<0.05),而Escherichia-Shigella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nterococcus肠球菌属、Proteus变形杆菌属等致病菌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 (5)SAP小鼠肠道中Escherichia-Shigella、Enterococcus、Proteus等致病菌的增多与小肠组织中NLRP3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结论: 1. SAP进展过程中肠道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与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2. SAP进展过程中出现肠道菌群紊乱,且Escherichia-Shigella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nterococcus肠球菌属、Proteus变形杆菌属等致病菌的增加与肠道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一定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