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竹叶青蛇毒诱导不同品系小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比较研究
【6h】

竹叶青蛇毒诱导不同品系小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竹叶青蛇毒诱导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建立

2.2.2 动物标本的留取

2.2.3 血生化检测

2.2.4 PAS染色

2.2.5 PCNA免疫组化

2.2.6 肾组织病理评分

2.2.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建模小鼠的一般情况及存活率观察

3.2 建模小鼠肾功能检测

3.3 肾组织病理学变化

3.4 肾组织病理评分

3.5 肾小球有核细胞计数

3.6 肾小球PCNA阳性率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A Max作用因子1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B 系膜细胞生物学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竹叶青蛇毒诱导C57BL/6小鼠和FVB/N小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病理差异,为实验动物模型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3只及FVB/N小鼠52只,以单次尾静脉注射2.5mg/kg竹叶青蛇毒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留取注射后第1天、3天、7天、14天及21天的肾组织标本,利用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系膜溶解指数评分、肾小球硬化指数评分和肾小球内有核细胞计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结果:
  建模后FVB/N小鼠的存活率明显低于C57BL/6小鼠。肾脏病理结果显示C57BL/6小鼠在建模后第1、3天出现了典型并且显著的系膜溶解病变,建模后第7天,C57BL/6小鼠的病变肾小球开始出现显著的团簇状聚集增殖,多呈现局灶性中重度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积聚,毛细血管袢受挤压消失,个别呈现节段硬化、全球硬化和球囊粘连等严重病变,建模后第14天部分肾小球还残存有基质堆积,建模后第21天,大部分肾小球恢复正常;FVB/N小鼠建模后第1、3天系膜溶解病变不显著,建模后第7天,病变多呈局灶性轻中度系膜细胞增殖,伴基质积聚,个别肾小球发生节段硬化。系膜溶解指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57BL/6小鼠建模后第1、3天系膜溶解指数显著升高,而FVB/N小鼠建模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C57BL/6小鼠在建模后第1、3天系膜溶解指数显著高于FVB/N小鼠。肾小球硬化指数结果显示:C57BL/6小鼠和FVB/N小鼠的肾小球硬化指数在建模后第7天均显著升高,且C57BL/6小鼠要明显高于FVB/N小鼠。肾小球有核细胞计数结果显示, C57BL/6小鼠肾小球内有核细胞计数在第1天明显降低,之后逐渐升高至第7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第14天仍高于对照组,于第21天降至基线水平。FVB/N小鼠建模后第7天肾小球内有核细胞计数明显增多,建模后第7、14天,C57BL/6小鼠肾小球内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FVB/N小鼠。PCNA组化结果显示,C57BL/6小鼠和FVB/N小鼠的肾小球PCNA阳性率在第3、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C57BL/6小鼠肾小球内PCNA表达在第3天明显高于FVB/N小鼠。
  结论:
  C57BL/6小鼠对竹叶青蛇毒诱导小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易感性明显高于FVB/N小鼠,给予2.5mg/kg的竹叶青蛇毒素能诱导C57BL/6小鼠发生自限性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典型病理演变过程,而FVB/N小鼠在相同诱导条件下肾小球早期系膜溶解病变不显著,虽然存在增殖期病变但其增殖病理损伤程度低于同期C57BL/6小鼠模型组,并且FVB/N小鼠对竹叶青蛇毒耐受性较差,建模后存活率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