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BC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的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
【6h】

BBC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的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2 Research on Multimodal Discourse

2.3 Studies on Multimodal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4 Relat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3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A MCDA Mode for Documentary Analysis

3.3 Research Design

4 Data Analysis

4.1 Linguistic Description

4.2 Visual Description

4.3 Synergy between the Verbal and Visual Modalities

4.4 Discourse Practice

4.5 Social Practice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参考文献

Appendix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话语不单指语言的使用,还被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模式,与社会事实存在着塑造和被塑造的辩证关系。然而当下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构建语篇意义和信息传递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本身,而是通过图像、声音、手势等多种社会符号资源来完成意义表征和交际。随之形成的多模态语篇(音频、视频)不断在人们生活中渗透,并与控制交际内容和方式的权力交织在一起,在构建社会事实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电视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一种蕴含多种社会符号资源的多模态话语语篇,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改变着人们对所记录事实的看法。现如今对纪录片语篇的研究主要是从艺术审美学,新闻传播策略以及文化这三方面进行,而很少通过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考虑到纪录片语篇的多模态化这一特征,本文选择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作为研究分析对象。该纪录片从外媒视角记录了中国人给非洲和美洲带来的影响。自2011年推出后,该片引发大众普遍关注。本文尝试将该纪录片内的图像作为视觉文本,纪录片内的解说词作为语言文本,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以及Jef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使用及意识形态为理论基础,运用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度框架,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双重分析纪录片中图像及文字这两种模态的特点,从而探究该纪录片在特定的语境下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本研究选用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方法,借助Nvivo11软件首先从文本中的词汇选择、及物性和情态方面分析其语言模态的功能意义,随即以“镜头”为单位,从接触、视角、距离、显著性解析其视觉模态所体现的功能。其次,对所截取的镜头图像与相对应解说词中的文本内容进行同步映射,研究两种模态形式在构建意义时的关系。最后,在社会层面上解释该纪录片传达的意识形态。本研究进而检验了三维框架下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在纪录片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不但拓宽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范畴,而且可以让观众更为系统客观地分析其他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从而提高其批评性解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