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某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分布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6h】

某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分布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三)结果

1. 出生缺陷总体发生状况

2. 出生缺陷主要种类及顺位

3. 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

(四)讨论

1. 2007-201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率监测情况

2. 围产儿出生缺陷率城乡比较

3. 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性别差异

4. 不同母龄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比较

5. 主要出生缺陷发生顺位

6. 出生缺陷产前诊断

(五)结论

(六)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围产儿出生缺陷分布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07-2016年某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分析某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分布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各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对于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和逐步健全提供第一手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方法:采用某市妇幼保健院对全市出生缺陷的监测数据,获得2007-2016年该市二级以上助产单位围产儿共525967例,出生缺陷儿共4705例。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比较2007-2016年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数据,并且描述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总体变化的趋势、城乡分布、性别分布、母龄别分布、种类及顺位、产前诊断等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出生缺陷率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007-2016年共监测某市围产儿525967例,出生缺陷儿共470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率为89.45/万。城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率为98.70/万,农村(庄河、瓦房店、普兰店等)为72.84/万,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13,P=0.000)。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率为99.83/万,女性为78.02/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60,P=0.000)。孕母年龄在大于35岁的产妇出生缺陷率最高。2007-201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前5位基本为先心病、多指趾、并指趾、外耳其他畸形、尿道下裂。通过产前诊断技术,孕28周前诊断并终止妊娠的出生缺陷率不断增高。
  结论:1.2007-201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2007-2016年,城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率基本上是高于农村。3.2007-2016年,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率基本上是高于女性。4.孕母年龄在大于35岁的产妇出生缺陷率高于其他年龄组。5.首位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总唇裂出生缺陷率逐年下降。6.通过产前诊断技术,使出生缺陷率显著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