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胫骨平台冠状位倾斜角度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5-13年随访)
【6h】

胫骨平台冠状位倾斜角度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5-13年随访)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及纳入、排除标准

2.手术方法

3.收集项目

4.统计方法

结果

1.术前各组间因素比较

2.临床效果

3.影像学所见

4.膝外侧麻木情况

附表1 膝关节KSS(Knee Society Score)评分表

附表2 2000 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价表

讨论

1.TKA术后胫骨假体冠状位倾斜角度的发生率

2.内翻位截骨对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

3.胫骨平台内翻截骨的原因分析

3.1 导向器的选择原因

3.2 截骨原因

4.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探讨

4.1 发生率

4.2 发生原因

4.3 转归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工膝关节置换中获得精确胫骨力线的方法探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胫骨平台冠状位倾斜角度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术后膝外侧麻木的情况。
  方法:搜集自2002年9月至2010年5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共随访到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共30例38膝,其中男4例4膝,女26例34膝,其中单膝置换20例,双膝置换9例,平均年龄(75.6±5.7)岁;术前诊断为膝骨关节炎29例37膝,类风湿关节炎1例1膝,术后末次随诊时间为5-13年,平均(93.3±27.7月)。通知来院行X线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位片、膝关节正侧位片检查,门诊复诊并详细查体,问卷调查填写KSS评分表、IKDC2000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价表。同时,记录患者膝外侧麻木情况。测量患者胫骨平台假体与胫骨机械轴之间的夹角(外侧夹角,即胫骨角)。根据术后胫骨平台假体内外翻情况(胫骨角大小)分成3组,分别为A组(外翻<3°组,87.00°<胫骨角<90.00°)、B组(内翻<3°组,90.00°≤胫骨角<93.00°)及C组(内翻≥3°组,胫骨角≥93.00°)。分析并比较每一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的差异。另外,按照TKA术后时间的长短分为2组,分别为M组(术后时间≥7年)及N组(术后7年以内),统计两组患者的皮肤麻木的差异。
  结果:A组、B组及C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4.17±5.42岁、75.70±6.16岁、75.00±3.08岁,平均体重指数分别为27.53±1.60、28.51±4.20、27.70±4.18;术前膝关节功能方面,A组、B组及C组的术前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93.33°±20.66°、100.93°±20.99°、95.00±12.25°,术前膝关节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分别为(52.00±7.04、45.83±9.17)、(54.63±7.17、49.44±6.98)、(53.20±3.42、48.00±9.08)。A、B、C三组在术前年龄、体重指数、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度数及活动度、术后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及C组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105.0°±15.49°、110.0°±10.00°、92.00°±11.51°,A组与B、C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A组、B组及C组术后临床评分分别为91.83±2.32、91.59±8.81、88.80±6.38,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77.50±20.92、74.07±21.22、63.00±17.18。A组、B组及C组三组间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主观叙述及客观查体,统计膝外侧麻木患者,M组中患者共5例,占本组的比例为25.0%;N组中共有12例,占本组的比例为66.7%,用卡方检验方法Fisher的精确检验进行计算分析,P=0.021,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1.胫骨平台截骨外翻3°以内与内翻3°以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无明显差异;2.本组病例中,胫骨平台截骨内翻3°以上组活动度比内翻3°组以内组少,但KSS评分无明显差异;3.TKA术后部分患者膝关节外侧麻木症状能缓解或者消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