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并癫痫的胶质瘤手术后癫痫疗效分析
【6h】

合并癫痫的胶质瘤手术后癫痫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资料采集

1.3 随访方法

2.研究方法

2.1 术前肿瘤与致痫灶的定位方法

2.2 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

2.3 评价切除肿瘤程度

2.4 术后病理诊断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1.针对胶质瘤并发癫痫的发病机理及致痫因素予以分析

2.痫性胶质瘤手术后癫痫疗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胶质瘤合并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与新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总结合并癫痫的幕上胶质瘤开颅手术的经验与治疗结果;提供术前癫痫灶定位方法;探讨颅内幕上胶质瘤合并癫痫的发病机理及致痫因素;讨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通过随访2008年3月~2010年3月经手术治疗合并癫痫的幕上胶质瘤患者160例(病理证实),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并发癫痫的有统计学意义的筛选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病程、癫痫病史、阳性体征、病变部位、采取手术入路、术中血管损伤、皮质牵拉、术后脑组织水肿、病理结果、病变复发、放射治疗、术中皮层是否电灼和肿瘤切除程度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癫痫发作为因变量。术前除常规行头颅CT及MRI检查,还进行了常规脑电图检查及长程同步视频脑电图检查。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中处理致痫灶的方式、方法对癫痫控制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癫痫预后按Engel分类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价:Ⅰ级96例:癫痫发作消失,除外术后早期的癫痫发作;Ⅱ级36例:癫痫发作极少或几乎消失;Ⅲ级16例:值得的改善(癫痫频率减少90%);Ⅳ级12例:改善不明显。
  结果:肿瘤全切除128例中有96例(81%)在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手术切除,癫痫完全消失;而不完全切除的32例中仅有8例(54%)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术中肿瘤切除的程度与预后癫痫发作有统计学意义(P=0.040);术前每天癫痫发作<1次者为86%(91/128),而每天都发作≥1次者为56%(17/32),癫痫发作频率与癫痫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48);单纯肿瘤切除的56例中术后未发生癫痫38例(54%),而肿瘤切除加MST的90例中有72例术后癫痫消失(82%)。将肿瘤全切和次全切术中是否处理致痫灶分为两组,针对癫痫控制满意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肿瘤切除,全切与次全切预后癫痫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中均处理致痫灶情况下,将肿瘤全切和次全切与部分切除者进行癫痫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结论:开颅手术是治疗胶质瘤合并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是治疗关键。术前详细询问癫痫患者的病史,分析伴随的临床症状,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CT、MRI等)和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诊断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并发癫痫的胶质瘤患者,切除病灶和控制癫痫同等重要。对于手术治疗合并癫痫的胶质瘤患者,要求术中全切肿瘤,同时根据术中皮质脑电监测(ECOG)彻底处理致痫灶。术前致痫灶的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术中进行病灶及致痫灶的彻底处理是获得理想预后的有效途径。术前癫痫病史长短、癫痫发作的频次、肿瘤大小、瘤周脑组织水肿程度,术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和皮层是否电灼及术后病理级别、脑组织水肿、肿瘤复发等因素与癫痫发作密切相关,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术后癫痫发作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另外借助心理医生的健康指导教育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促进身心健康,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