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度洛西汀合并放松技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6h】

度洛西汀合并放松技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合并菩提树放松技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3年3月~12月住院的患者,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查出200名焦虑症患者(符合ICD-10的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排除中重度抑郁症的患者,符合条件的有124名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124名患者分为两组。即:干预组(n=62例,其中脱落2名)和非干预组(n=62例,其中脱落4名)。干预组在固定服用度洛西汀(40mg/d)的同时给予菩提树放松治疗,2次/周,每次持续50min,连续8周,共16次;非干预组服用度洛西汀不进行菩提树放松治疗,自然安静状态下监测生理指标值。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情绪进行评估。治疗后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分别在每次干预前后监测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值。
  结果:
  1.焦虑水平在干预前后的对比:干预后两组SAS和HAMA的评分均呈逐渐减少的倾向,治疗2、4、6、8周干预组(SAS)评分较非干预组减少明显,通过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2、4、6、8周干预组HAMA评分较非干预组减少明显,通过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临床疗效在干预前后的对比:干预组痊愈例数为18例,显效例数为21例,进步例数为12例,无效例数为9例,治愈率为30%,有效率为85%。非干预组痊愈例数为11例,显效例数为15例,进步例数为12例,无效例数为18例,治愈率为18%,有效率为65%。通过对两组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8周末,干预组的TESS量表均分为(7.45±3.21)分,非干预组的TESS量表均分为(6.21±2.9)分,通过对两组TESS的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异常的例数在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心率值在干预前后的对比: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心率值下降显著,并且在干预的第12、13、14、15、16次出现了统计学意义的降低(t=-2.045,-3.572,-2.421,-3.593,-2.855; P=0.042,0.002,0.018,0.000,0.005)。
  5.每次干预前后心率变异性的低频(LF)值比较: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干预后LF值下降显著,且在干预的第13、14、15、16次出现了统计学意义的降低(t=-2.735,-3.562,-2.262; P=0.007,0.025,0.018)。
  6.每次干预前后心率变异性的高频(HF)值比较: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均有HF值升高的趋势,且在干预的第13、14、15、16次出现了统计学意义的差异(t=2.402,2.586,2.343,2.358; P=0.018,0.011,0.021,0.025)。
  7.每次干预前后心率变异性的LF/HF值比较: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均有LF/HF值降低的趋势,且在干预的第13、14、15、16次出现了统计学意义的差异(t=-2.806,-2.725,-3.572,-2.272; P=0.006,0.007,0.001,0.025)8.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焦虑严重指数值与低频/高频值的关系:通过散点图,可以看出两者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经过Pearson相关性的分析,确定了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r=0.335,P<0.05)。
  结论:
  1.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存在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偏高,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的平衡状态被打乱。
  2.度洛西汀合并菩提树放松技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有效率增加。
  3.度洛西汀合并菩提树放松技术能提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说明该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弱心脏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心脏迷走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活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