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图像证史——对话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6h】

图像证史——对话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 研究课题的背景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研究课题来源及方法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二)研究课题的方法

三、研究课题的思路及意义

(一)研究课题的思路

(二)研究课题的意义

第二章 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像的形成背景

一、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表象的动态

(一)图像中的世态——“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二)图像的“内化”——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

二、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的图像构成

(一)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的艺术内容

(二)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的艺术形式

第三章 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的艺术特色

一、构图风格——外呈内显

(一)空间、时间

(二)计白当黑

二、形象刻画——清风朗骨

(一)以形表神

(二)因形尽意

三、人物塑造——风骨兼并

(一)“有意味”的线条——构成形态的线条美

(二)“情绪化”的线群——构成独特审美风格的线条美

四、情景再现——无限意蕴

四、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中“所指”的美学内涵

一、气韵求生

(一)“气”和“韵”

(二)气韵求“生”

二、玄学之态

(一)玄学思想中“无”的范畴体现

(二)玄学思想中“情”的范畴体现

(三)玄学思想中“趣”的范畴体现

三、得意悟境

(一)得意由象

(二)境生象外

余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魏晋南北朝作为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大转变的重要时期。就历史的社会承继发展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和灾难的乱世;就魏晋南北朝时期遗留和保存下来的文化艺术而言,它又是一个自觉的时代。在这样一种历史形态的转向下,这一时期的艺术思想和审美价值观都开始趋向个体人格的个性抒发,追求自由无为的生活状态,注重真性情的表达。随之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也经由秦汉时期的“大观”①转向对个体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主的“本体论”时代。相关于这些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历史所遗留下的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从中体悟到图像所展现出的历史文化厚度。
  1960年4月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南朝王墓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特的艺术文化符号,以图像文本的形式再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贤士们的生活缩影。砖画设计者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和春秋时期的荣启期安置于“树林”②之中,展现出贤士们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从图像的内容到形式,图像以挺劲、秀丽的阳刻线条为主导来述说出秀骨风韵的画面气势,形象地刻画出每一个人物典型的心理语言和动态形象。他们或上身袒露、或披襟抱膝,或赤足打坐,或豪放畅饮,或低头沉思,各尽其妙地表现了他们傲世、享乐的生活神态。
  因此,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作为最具有时代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历史文献,不仅引证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文化语境,而且也充分反映出其艺术绘画的特质。它用“一图多话”的书写体现记录下那个时代历史最孕育性的顷刻,这也是我们对话“往昔时代”的重要交流媒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