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术中血管损伤的临床分析及应对策略
【6h】

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术中血管损伤的临床分析及应对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1 病人的纳入及排除

2.2 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

2.3 损伤血管的处理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胸腔镜肺切除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总结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手术中血管损伤导致的急性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何紧急处理对术者来说是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探讨术中出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和及时、有效地处理。
  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间行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血管损伤组和无血管损伤组。我们比较了血管损伤组与无血管损伤组间的年龄、性别、胸部病史、胸部手术史、手术切除范围、血管周围组织粘连、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是否切除淋巴结及切除个数、疾病的良恶性、肿瘤疾病中肿瘤的大小及位置、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是否行过放化疗、患单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肺癌的分期及病理类型等临床基本数据。还比较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的发生概率、术中中转延长手术切口的几率、术后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其它并发症发生率等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其中,计数资料利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此外,我们对术中发生血管损伤的直接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总结分析。
  结果:249例手术中有21例(8.4%)出现了术中血管损伤。中位出血量为300mL(80-3000mL)。血管损伤组和无血管损伤组间,临床基本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导致术中血管损伤的直接原因包括操作误伤(n=17)和器械故障(n=4)。操作误伤中电凝钩误伤9例(42%),超声刀误伤3例(14%),大弯钳误伤2例(10%),切割缝合器误伤1例(5%),过度牵拉肺组织造成血管撕裂2例(10%)。发生故障的器械均为切割缝合器(切断血管后,血管残端渗血3例、血管残端裂开出血1例)。损伤的血管多数为肺动脉分支(n=15),其次分别为肺动脉主干(n=2)、肺静脉(n=2)、奇静脉(n=2)。对术中血管损伤的处理中有62%(13/21)的病例直接在胸腔镜下止血,38%(8/21)的病例延长手术切口至8-10cm行胸腔镜辅助手术。应对策略主要包括直接缝合血管破口(n=15)、血管结扎(n=4)、切割缝合器切断血管破口(n=2)。在血管损伤组和无血管损伤组间,术中出血量(300mL vs80mL,P<0.001)、手术时间(191min vs163.5min, P=0.017)、术中输血的发生概率(19% vs0.8%,P<0.001)及术中中转延长手术切口的几率(38% vs3%,P<0.001)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术后带管时间(5日vs5日,P=0.46)、术后住院时间(7日vs7日,P=0.46)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29% vs21%,P=0.45)在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此外,两组患者均无院内死亡的发生。
  结论:本研究中术中造成血管损伤的主要直接原因为操作误伤;术中血管损伤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输血及术中中转延长手术切口的发生概率;对于血管损伤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缝合修补和结扎切断。虽然胸腔镜肺手术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但其风险通常是可控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