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精神行为学改变
【6h】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精神行为学改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创伤性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采用改良FEENEY'S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精神行为学改变。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组,n=10)、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n=10)和假手术组(sham组,n=10)。采用改良FEENEY'S的方法建立TBI模型。分别依次给予旷场试验(open-field test,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在TBI造模15天后,开始OFT和FST实验,在OFT试验中记录大鼠5min内的移动总距离(Distance moved Total,DMT)、平均速度(Velocity Mean,VM);在FST实验中记录5min内大鼠不动时间总和(Immobility time Total,ITT)。通过上述行为学实验观察大鼠的焦虑/抑郁、高警觉性和恐惧行为的改变。
  结果:
  在OFT实验中,TBI组大鼠的[运动总距离(1228.10±204.97cm)、运动平均速度(4.09±0.68cm/s)]较假手术组[(1660.01±332.09cm)、(5.53±1.10cm/s)]和对照组[(2022.32±280.92cm)、(7.28±1.80cm/s)]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ST实验中,TBI组大鼠的不动时间总和(149.88±27.36s)较假手术组(120.55±22.31s)、正常组(106.10±29.03s)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BI后导致大鼠出现了焦虑、抑郁样精神行为异常,为进一步研究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