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心康对感染CVB3病毒新生乳鼠体外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
【6h】

益心康对感染CVB3病毒新生乳鼠体外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类型。病毒性心肌炎呈全球性分布,发展中国家居多,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及40岁以下成年人居多。目前所知,30余种病毒可致病,以柯萨奇病毒B最为常见。现研究证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直接侵害、免疫损伤及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而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Bcl-2、Bax是细胞凋亡中重要的调节因子。本实验主要研究益心康对感染柯萨奇病毒嗜心肌毒株3型(CVB3)新生乳鼠体外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益心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
  2、病毒的制备:培养Hela细胞接种CVB3病毒进行病毒扩增;
  3、在心肌细胞上CVB3病毒毒力(TCID50)的测定;
  4、益心康药液制备;
  5、益心康药液及利巴韦林注射液对心肌细胞最大无毒剂量的测定;
  6、建立感染CVB3的体外心肌细胞模型。将乳鼠心肌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中药益心康组及西医利巴韦林组;
  7、检测指标:
  (1)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病变情况(CPE)。
  (2)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mRNA的表达情况。
  8、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生长情况及心肌病变(CPE)程度
  (一)药物干预后24小时
  正常对照组:可见部分心肌细胞开始贴壁生长,形态多可见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心肌细胞伸出伪足,相互接触,交织成网,部分心肌细胞出现自发性搏动,频率50-90次/分,易形成同步波动,且收缩力较强。病毒对照组:贴壁生长的心肌细胞数量较前明显减少,部分心肌细胞出现脱落、变圆、团缩,剩余细胞搏动减弱,搏动频率降低且节律不规整。益心康组及利巴韦林治疗组:与病毒组比较,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益心康组细胞病变略轻于利巴韦林组。
  (二)药物干预后48小时
  正常对照组:可见大部分心肌细胞开始贴壁生长,心肌细胞伸出伪足,相互接触交织成网,并且逐渐形成细胞簇,呈放射性分布,可见多个博动中心,且搏动有力,频率50-90次/分。病毒对照组:大部分心肌细胞出现脱落、变圆、团缩,基本停止搏动。益心康组及利巴韦林治疗组:与病毒组比较,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益心康组细胞病变略轻于利巴韦林组。
  二、RT-PCR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
  (一)RT-PCR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中baxmRNA含量,其结果显示
  在药物干预48小时后,利巴韦林及益心康组心肌细胞bax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益心康组、利巴韦林组心肌细胞bax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益心康组bax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利巴韦林组(P<0.05)。
  (二)RT-PCR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中bcl-2mRNA含量,其结果显示
  在药物干预48小时后,利巴韦林及益心康组心肌细胞bcl-2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益心康组、利巴韦林组心肌细胞bcl-2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病毒对照组(P<0.01);益心康组bcl-2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利巴韦林组(P<0.05)。
  结论
  益心康能减轻心肌损伤,对乳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促凋亡基因Bax,上调抑制凋亡基因Bcl-2,升高Bcl-2/Bax比值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