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鸢尾属植物花粉形态和种间杂交育种的研究
【6h】

鸢尾属植物花粉形态和种间杂交育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研究综述

第二章鸢尾属植物一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1试验材料

2.2试验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3.1鸢尾属植物的一般形态特征

2.3.2鸢尾属植物的种、变种或栽培种的一般形态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的描述

2.3.3花期的观察

2.3.4传粉特性的观察

2.3.5花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2.3.6鸢尾花雌蕊的显微形态观察

2.4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鸢尾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3.1试验材料

3.2试验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3.1鸢尾属植物花粉形态观察结果的总体描述

3.3.2鸢尾属植物各种和变种的花粉形态描述

3.4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鸢尾属植物花粉活力的测定

4.1试验材料

4.2试验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3.1不同贮藏条件对鸢尾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4.3.2温度对鸢尾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4.3.3温度对鸢尾花粉萌发后的花粉管长度的影响

4.4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鸢尾属植物种间杂交育种的研究

5.1试验材料

5.2试验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5.3.1杂交授粉后子房变化

5.3.2鸢尾远缘杂交花粉粒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观察

5.3.3鸢尾远缘杂交杂种胚的发育

5.4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本文对东北地区常见的10种鸢尾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以及种间杂交不亲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些种鸢尾的花粉形态观察,为鸢尾分类提供了依据;通过对花期的生物学特性观察、花粉活力的测定以及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为鸢尾的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结果如下: 1.鸢尾花期较短,单花2天后就开始凋谢,群体花期在20天左右,各个种的开花时间早晚相差很大,另外鸢尾新鲜花粉生活力虽然都很高,但不易贮藏,这些都为某些物种种间杂交带来了生殖隔离的障碍。 2.鸢尾属植物的花粉粒呈单粒存在,为不等极,两侧对称一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舟形,极面观为近—裂圆球形或舟形,鸢尾花粉粒的大小为44.759(25-81.82)~80.762(50-116.67)um,P/E值为1.8。具一萌发沟,萌发器官为远极单沟。花粉外壁为网状雕纹,有粗网和细网。 鸢尾属具远极单沟类型的花粉种类较多,可以认为是本属的较原始萌发孔类型。德国鸢尾花粉近圆球形,两纹租,花粉壁没有发育完全,有很大—部分没有外壁网纹结构,这是我国引种的德国鸢尾不具生活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3.鸢尾属植物种间杂交表现出极大的不亲和性,主要表现在: (1)花粉不萌发成熟的花粉粒在柱头上,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仍不能萌发。在花粉与柱头的识别上表现为极度的不亲和。 (2)花粉管的异:常行为形成的花粉管或者是在柱头上相互缠绕,或者是在花柱中缠绕,并且在花粉管中沉积大量的胼胝质塞,或末端膨大呈气球状等,花粉管生长缓慢,不能正常生长,进入子房,完成受精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