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
【6h】

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痛的发病特点,内科治疗效果及预后,并对镇痛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骨转移瘤疼痛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123例伴有疼痛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规范三阶梯止痛治疗及抗肿瘤治疗,并对其发病特点、治疗效果、生存期、预后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3例患者中,男55例,女68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4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肠癌、胃癌及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骨转移部位主要见于脊柱、肋骨、骨盆及四肢近端骨,其次包括颅骨、髂骨和肩胛骨等。单发骨转移21例,多发102例。伴有内脏转移的84例。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双磷酸盐类药物,止痛治疗及放疗、姑息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后,轻、中、重度疼痛的缓解率分别为:90.9%、85.9%及81.1%,总缓解率85.4%,与治疗前相比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中、重度疼痛止痛效果无明显差异。是否进行全身治疗止痛效果亦无明显差异。对于中重度疼痛患者,根据WHO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应用麻醉类药品包括:盐酸羟考酮、硫酸吗啡控释片、磷酸可待因片、曲马多缓释片及芬太尼透皮贴。分析各药品DDDs值及DUI值,各药品的DUI值均接近1,我科麻醉类药品使用趋向合理。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中度疼痛者生存明显优于重度疼痛者,疼痛程度与生存显著相关(p=0.015);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未明显缓解者,缓解程度与生存显著相关(p=0.021);无内脏转移者生存率优于伴有内脏转移者,内脏转移与生存显著相关(P=0.00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程度和是否内脏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伴有疼痛的患者。临床中规范治疗合理用药,可使多数疼痛患者症状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疼痛具有理想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止痛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由于多重原因导致,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疼痛评估、规范化治疗及对患者心理指导等,以提高骨转移疼痛治疗的诊治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