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宁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成就目标定向与归因的研究
【6h】

辽宁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成就目标定向与归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体系

1.2.2 归因理论体系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专家访谈法

2.2.3心理测量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员成就目标

3.1.1 运动员成就目标定向的总体分析

3.1.2不同性别运动员成就目标的差异分析

3.1.3 不同年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分析

3.1.4 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的成就目标比较分析

3.1.5 主力与替补队员的成就目标差异分析

3.1.6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的成就目标比较分析

3.1.7不同场上位置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分析

3.1.8 不同比赛名次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分析

3.2运动员归因现状

3.2.1运动员的总体归因分析

3.2.2 不同性别运动员的归因差异分析

3.2.4 不同运动年限运动员的归因差异分析

3.2.5 主力与替补运动员的归因差异分析

3.2.6 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归因差异分析

3.2.7不同场上位置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分析

3.2.8 不同比赛成绩的运动员的归因差异分析

3.3 成就目标、归因倾向和比赛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3.3.1成就目标与归因倾向的相关性分析

3.3.2 不同成就目标运动员的归因方式分析

3.3.3成就目标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3.3.4归因倾向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中国排球特别是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上为我国体育取得过辉煌的荣誉,而对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正被排球教练员和心理学家所重视。运动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认为,在体育运动中,目标定向是影响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任务定向将会激发运动员对任务的直接兴趣,自我定向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归因对人们从事体育后动的情绪、动机和期望有直接的影响。训练及比赛结束后的归因,是后续行为的起点。所以将成就目标定向和归因相结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心理测量法以及及数理统计法,以2010年辽宁省排球锦标赛的参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育运动中的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和《运动员归因问卷》对参赛队员的成就目标定向和归因倾向进行测量。以此了解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为教练员掌握运动员的心理状况提供依据。为改进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和归因方式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表明:1、辽宁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定向女子运动员优于男子运动员,主力队员优于替补队员,成绩好的运动员优于成绩相对差的运动员;2、辽宁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成功的情境下为,内部的、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在失败的情境下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原因;3、训练年限长、运动经验丰富和成绩优秀的运动员相对训练年限短、缺乏经验和成绩一般的运动员的归因方式更加科学和合理;4、运动员的任务定向水平是影响排球运动员成绩的一个积极因素之一。成绩优秀的运动员的归因是相对更加科学和有利的;5、运动员的成就目标与归因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共同作用影响队员的对训练和比赛的态度,从而对比赛的成绩产生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